三、栽培技术
1.种植材料
半夏既能进行有性繁殖,又能进行无性繁殖,以无性繁殖为主。自然条件下,半夏坐果率低,种子小、发芽率低,出苗缓慢,生长期长,种子萌发的一年生植株幼小,抗逆性较差,不能形成复叶,不是理想的繁殖材料。珠芽是由叶柄上产生的小鳞茎,具有繁殖功能,珠芽发芽率高、生长周期短,是半夏种植的主要繁殖材料。块茎则由掉落到土壤中的珠芽生长发育而来,其中的中、小块茎大多是新生组织,生命力强,种植出苗后,生长势旺,其本身发育迅速,同时不断抽出新叶形成新的珠芽,也是理想的繁殖材料。
(1)块茎 选直径0.5~1.5厘米、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中小块茎作种植材料,种前按大小分级,分别栽种。
(2)珠芽 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半夏植株,当老叶将要枯萎,珠芽成熟时,即可采下栽种。种前将珠芽按大小分级,分别栽种。
(3)种子 以新鲜、饱满、无病虫的成熟种子作为种植材料。
2.选地与整地
(1)选地 在山区栽培时,应选择低山或岭地,以半阴半阳、坡度10°~30°的缓山坡为好,可选择有一定光照条件的树林、果园,也可在白及、玉米等旱地作物田中种植;在平原地区,选择地势高、排灌方便的地块。土壤以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较强、质地疏松、中性偏酸性(p H值4.5~7.5)的沙质壤土为宜。前茬作物以豆科、禾本科作物为好。
(2)整地 10~11月,深翻土壤20厘米左右,除去石砾、杂草。每亩施入腐熟的厩肥或堆肥3000~4000千克,及50千克过磷酸钙作基肥。栽种前浇透水,再耕翻1次,整细耙平。起宽约1.3米的高畦,畦沟宽40厘米,或浅耕后做成0.8~1.2米宽的平畦,畦埂宽30厘米,高15厘米,畦向东西走向为佳。开好排水沟,以防积水造成烂根。4月中旬在畦埂上种两行高秆作物,为半夏遮阴。
3.种植
(1)块茎繁殖 ①种茎处理:将种茎拌于干湿适中的细沙土中,贮藏于通风阴凉处,于当年冬季或翌年春季栽种。一般早春,5厘米表土温度稳定在6~8℃时,用温床或火炕进行种茎催芽。催芽温度20℃左右,芽鞘发白时即可栽种(不催芽的也应该在此时栽种)。为减少病害的发生,下种前,可用5%草木灰液浸种2~4小时,或用2%的硝酸钾溶液浸种24小时,晾干,再按大、中、小等级下种。以春栽为好,秋冬栽种产量低。适时早播,可使半夏叶柄在土中横生并长出珠芽,土中形成的珠芽个大,并能很快生根发芽,形成新植株。②栽种及其处理:在整细耙平的畦面上开横沟条播,行距12~15厘米,沟宽10厘米,深5厘米左右。将分级后的种茎交错摆入沟内:一般种茎芽头向上,大种茎一行,中小种茎交错种2行,大、中种茎株距3~5厘米,小种茎株距2~3厘米。覆施5~10厘米腐熟的堆肥,或厩肥、草土灰等混拌而成的混合肥,最后盖土与畦面平,耧平后稍加压实,盖上地膜,保持土壤湿润。地膜应平整紧贴畦埂上,做到紧、平、严。可适当密植,提高产量。
(2)珠芽繁殖 珠芽繁殖方法与块茎繁殖方法相同。
(3)种子繁殖 夏季采收的种子可随采随播,秋末采收的种子可以沙藏至次年3月播种。按行距3~5厘米撒播,或开浅沟条播,播后覆盖1~3厘米厚的细土,浇水湿润,覆盖杂草或地膜。经20~25天可出苗,苗高6~10厘米时,即可移植。
4.田间管理
(1)揭地膜 当气温稳定在15~18℃,出苗率达50%时,应揭去地膜,转为正常管理,以防高温引起倒苗。去膜前先炼苗:中午从畦两头揭开膜通风散热,傍晚封上,连续几天后再全部揭去。如地面板结,应适当松土。
(2)中耕除草 视杂草的生长情况确定除草次数和时间,一般2~3次。要求除早、除小、除尽、不伤根,不让杂草影响半夏生长。
(3)排灌水 可根据墒情适当浇水,浇水后及时松土。若雨水过多,应及时排水,避免因田间积水,造成块根腐烂。
(4)施肥 出苗早期,多施氮肥,中后期则多施钾肥和磷肥。一般生长期内追肥4次:第1次于4月上旬齐苗后,每亩施入1∶3的人畜粪水1000千克;第2次在5月下旬珠芽形成时,每亩施用人畜粪水2000千克,培土以盖住肥料和珠芽为度;第3次于8月倒苗后,当子半夏露出新芽,母半夏脱壳重新长出新根时,用1∶10的粪水泼浇,每半月1次,直到出苗;第4次于9月上旬,半夏齐苗时,每亩施入腐熟的饼肥25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尿素10千克,与沟泥混拌均匀,撒于土表。追肥培土后无雨,应及时浇水。收获前30天不得追施肥。
(5)培土 成熟的珠芽和种子陆续落于地上时,取细土均匀地撒在畦面上,厚1~2厘米。培土应根据情况而进行,一般培土2次。
(6)摘除花蕾 为促进块茎的生长,除留种外,应及时摘除花蕾。
(7)间作、套作 可利用现有的遮阴条件,选择与有一定光照条件的树林、果园种植套作,也可以与白及、万寿竹、银杏叶、玉米、金银花、小麦、决明子等作物间作或套种,且可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经济效益。
(8)防“倒苗” 适当蔽荫和喷灌水,可降低光照强度和地温,延迟和减少倒苗。喷施植物呼吸抑制剂0.01%亚硫酸氢钠溶液,或0.01%亚硫酸氢钠和0.2%尿素或2%过磷酸钙混合液,抑制呼吸作用,减少光合产物的消耗,防止倒苗。
5.病虫害防治
(1)叶斑病 发病初期喷1∶1∶120倍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托布津1000倍液喷洒,每隔7~10天1次,连续2~3次;将1千克大蒜碾碎后加水20~25千克,混匀后喷洒;拔除病株烧毁并用石灰消毒。
(2)腐烂病 选择无病种进行栽培,种前用5%的草木灰溶液或50%的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发病初期,拔除病株烧毁并用石灰消毒;雨季及大雨后及时疏沟排水;及时防治地下病害,可减轻病害;用木霉悬浮处理半夏种栽,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3)病毒病 选择无病植株留种,并进行轮作;适当追施磷钾肥,增强抗病力;出苗后喷洒40%乐果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5~7天1次,连续2~3次;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烧毁,并用石灰消毒;培养无病毒种苗。
(4)炭疽病 选用抗病的优良品种;发病初期剪除病叶,及时烧毁;避免种植过密或当头淋浇,经常保持通风通光;发病前喷1%波尔多液或27%高脂膜乳剂100~200倍液;发病期间选用75%百菌清1000倍液、20%三环唑800倍液,或50%福·福锌600倍液,每隔7~10天1次,连续多次。杀菌剂轮换使用,效果更好。
(5)红天蛾 秋季翻耕,消灭越冬虫源;黑光灯诱杀成虫;用苏云籽菌制剂或杀螟杆菌或虫菌500~700倍液喷雾;在幼虫1~3龄期间(百株有虫5~10头),选用90%晶体敌百虫700~1000倍液,或2%甲萘威可湿性粉剂、20%氰戊菊酯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
(6)芋双线天蛾 同红天蛾的防治工作。
(7)蚜虫 及时翻耕晒畦,清除田间杂物和杂草,及时摘除被害叶片深埋,减少蚜虫源;用涂有胶黏物质或机油的黄板诱蚜捕杀,也可覆盖地膜进行避蚜;蚜虫喜食碳水化合物,在栽培过程中,尽量少用化肥;利用天敌来消灭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杀,或用快杀灵、灭蚜菌和敌百虫等,根据农药使用说明用药。
(8)蛴螬 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料;适时秋耕;灯光诱杀成虫;用50%辛硫磷乳油或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200毫升,或拌细土15~20千克,均匀撒在播种沟(穴)内,或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1千克或3%氯唑磷颗粒剂2~3千克,开沟施入根际附近,并及时培土;50%辛硫磷乳剂、水、种子的比例为1∶50∶600拌后闷种3~4小时,其间翻动1~2次,种子干后即播种;在成虫盛发期,喷洒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