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中药材生产的影响
温度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之一,中药材只有在一定的温度区间内才能正常生长发育。植物的各物候期,如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休眠等均需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植物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中药材种类繁多,对温度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依据其对温度的不同要求,可分为耐寒植物、半耐寒植物、喜温植物和耐热植物。①耐寒植物:一般能耐-2~-1℃的低温,短期可耐-10~-5℃,最适同化作用温度为15~20℃,如太子参、百合、大黄、五味子、石刁柏等;特别是根茎类中药材在冬季地上部分枯死,地下部分越冬仍能耐0℃以下,甚至-10℃以下的低温。②半耐寒植物:通常能耐短时间-2~-1℃的低温,最适同化作用温度为17~23℃,如菘蓝、黄连、知母、芥菜等。③喜温植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都要求较高的温度,同化作用最适温度为20~30℃,花期气温低于10~15℃则不宜授粉,如酸橙、川芎、山银花等。④耐热植物:生长发育要求温度较高,同化作用最适温度在30℃左右,个别可在40℃下正常生长,如槟榔、苏木、罗汉果等。
植物的生长过程存在着生长的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这几个概念。在最适温度时,各种酶能最协调地完成植物体的代谢过程,最利于生长;当温度低于或高于最适温度时,酶活性受到部分抑制;当温度低于最低温度或高于最高温度时,酶的活性受到强烈的抑制,同时高温和低温对植物的细胞产生直接的破坏,使蛋白质变性,植物死亡。
植物春化作用有效温度一般在0~10℃,最适温度为1~7℃,但因植物种类或品种的不同,各植物所要求的春化作用温度也有所不同。另外,不同植物对春化作用的低温所要求持续的时间也不一样,一般冬性越强,要求的春化温度越低,春化天数也越长。栽培药材春化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萌动种子的低温春化,如芥菜、莱菔等;另一种是营养体的低温春化,如当归、白芷、牛蒡、菊花等。在中药材栽培生产中,应根据栽培目的合理控制春化温度及时期。如当归栽培中,若要采收药材,则要防止早期抽薹现象,可通过控制温度和水分,避免春化;若要采种,则需进行低温春化处理,促使其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