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栽培技术

三、栽培技术

1.种植材料

艾纳香栽培以无性繁殖为主。选择生长良好、健壮、无病虫害母株上分得的幼苗作为种植材料。

2.选地与整地

(1)选地 选择海拔300~600米,以肥沃适中、疏松、排水良好、阳光充足、沙质土壤以及二荒地为佳,忌重茬连作。

(2)整地 清除灌木、刺丛、杂草,堆放或掩埋肥料。深翻土地20~50厘米,疏松耕作层,整细、整平。开边沟和纵、横畦沟,沟深40~60厘米,宽约60厘米,每5米做畦,畦沟深30~40厘米,宽约60厘米。坡度大于20度的应横开成梯土,按宽2米左右开厢。每亩施堆熟的厩肥1500千克左右。

3.种植

(1)种苗采集 挖取母株生长良好、健壮、无病虫害的幼苗作种苗。苗高30厘米左右采挖,多带根,勿伤苗尖。

(2)移栽 宜在春末夏初阴雨天进行移栽。剪去下部分叶片和损伤的叶片及生长过长的根。行距为0.5~1米,穴深约15厘米,每穴栽苗1株。植苗时,苗茎直立居中,使根系舒展,填细土压实,再盖些细土。浇水或淋稀薄的腐熟人畜粪水,以利成活。

(3)抗旱栽植 浇水条件较差的地区采用抗旱移栽措施:抢阴雨天移栽,将幼苗下部叶片去除,留顶上3~4叶,让根系深入下层潮土,穴上方留有凹面。每穴可植2株,确保成活定植1株。

4.田间管理

(1)查苗、补苗 移栽7~10天后,检查成活情况,发现有枯萎或死亡缺苗的应立即补栽。进入6月中旬后气温高,不取苗补植,可在10月气温下降或次年就地取苗补植。

(2)施肥 按前轻、中重、后补的原则,全年可结合中耕追2~3次肥。第1次在艾苗成活后(5月中旬至6月上旬)进行,可用复合肥加尿素或饼肥加尿素按4∶1混合,每亩施肥12~15千克;第2次施肥在植株生长旺长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追肥宜重,每亩施肥15~27千克;第3次在植株生长后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根据苗长势施肥,少量补追,每亩施肥3~5千克。离植株8~10厘米点施或环施,结合中耕,覆土翻入土层。还可进行叶面追肥,可结合厩肥、火土灰、油枯土杂肥等施用。

(3)中耕除草 艾苗成活后(5月中旬至6月上旬)结合第1次追肥进行中耕除草,近株松土,距植株10~15厘米,外深中耕,以利根系扩展。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入旺盛生长期前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浅松浅锄,保留已发生的根生苗,随时除草。

(4)间苗 种植2年后,将生长过密的幼苗、弱苗挖出或另栽。2月下旬至3月中旬对主茎侧生幼芽萌发时进行1次以除草为主的浅中耕,浅松浅锄,保留已出土的根生苗。5月下旬至6月中旬在进行浅中耕时,可对分生苗进行1次留壮去弱、留疏去密的间苗。8月下旬至9月上旬管理方法同第2次,铲除后发小分生苗。

(5)更新换植 艾纳香种植3年产量达到高峰期之后逐年衰退,5~6年需要更新换植,在管理水平较高时,换植年限可推迟。①传统换植法:第5~6年,挖除原有老化植株,重新翻犁,耕整土地,栽植新苗。②改良换植法:换植前1年,在种植行两侧10~15厘米处结合中耕深挖切断行间分生苗与母株的根系联系,对行间分生苗进行疏苗(留壮去弱,护疏间密)。去掉母株和行上分生苗,在原母株行间形成由上年分生苗组成的新株行。翻挖后的条带每亩追施化肥(复合肥与尿素约4∶1混合)15~20千克,清理整平。

5.病虫害防治

(1)根(茎)腐病 选用健康幼苗种植,注意对地下害虫(如金针虫)的防治;用1∶2∶(250~300)倍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穴;合理轮作和间作;耕作深耕;除草、清洁田园,结合修剪去除病枝病株。

(2)斑枯病 当发现植株叶有轻少斑枯症状,立即施尿素,每亩施用约20千克,隔15~20天施1次,连续施用4次。

(3)叶斑病 选择健壮,无病植株的幼苗作种栽;土壤轮作;发病初期施用1∶1∶100倍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每7天喷1次,连续2~3次即可;挖取病株,集中烧毁,并于穴内施用生石灰消毒。

(4)红点病 在初出现病斑植株及时施氮肥。

(5)蛀心虫 在5~7月进行捕杀成虫;用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喷杀,每周1次,连续2~3次;施用植物性农药,如除虫菌鱼藤等。

(6)蚜虫和红蜘蛛 越冬砍除寄主植株,清除残枝败叶;5~6月和8~9月对叶片和心叶喷药防治,可选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2.5%功夫乳油4000倍液、50%硫乳油1500~2000倍液、10%氯氰菊酯2000~3000倍液,或乐果乳油1000倍液;每亩用苏云金杆菌乳剂100克或每克含孢子100亿以上的青虫菌或杀螟杆菌菌粉300~500倍液,并加0.1%洗衣粉进行喷雾。

(7)其他虫害 大多为预防性的农业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