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 序
邱震德
太仓,地处江海之交,境内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气候温湿,四季分明,历史源远流长。2003年夏在太仓双凤维新村发现的维新新石器文化遗址,印证了早在四千五百年前就有原始先民在太仓繁衍生息。古代的太仓为滨海村落,人烟稀少,户不满百。春秋时属吴地,秦属会稽郡,汉为吴郡娄县惠安乡。据记载,春秋时吴王夫差曾于此置仓,这是史载有关在太仓设仓的最早记录。其后,又相继有五位君王于此置仓屯粮。元明时期,设卫垒城,开漕海运,立府建州,日益繁盛,太仓逐渐从一个滨海沿江集镇迅速发展成“漕运万艘,行商千舶,高樯大桅,集如林木”的东南大港,四方谓之“六国码头”。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亦由此扬帆七下西洋。
太仓人杰地灵,群星璀璨。特别是明清以来,在经史理学、文坛艺苑、教育科技等领域,孕育和涌现了郏亶、魏良辅、仇英、陆子冈、王世贞、王锡爵、王时敏、王鉴、张溥、吴伟业、陆世仪、王原祁、王掞、毕沅、唐文治、俞剑华等历史先贤。
千百年来,这块土地以及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编织了无数的梦想,演绎了无数的故事。那些被无数人用过的农具、尝过的味道、走过的街桥、经历的习俗……见证了这座城市演变的时空片段和点面,也构成了这座城市浩如烟海的历史印记,并慢慢涵养沉淀、酝酿发酵,浓缩凝结成为这座城市的“老底子”。正是这些“老底子”最终成为太仓人脑海中挥之不去的“乡愁”,也形成了这座城市以及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特有的底蕴与气质。
可以说,作为太仓人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因为,这座诞生在“人间天堂”的城市,其“老底子”上天然镌刻并洋溢着一层“锦绣江南金太仓”的福气。而今,随着以港强市、融入上海等战略的全面实施和“两城两地”建设的深入推进,“现代田园城、幸福金太仓”总目标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太仓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长期稳居全国百强县市前十,多次排名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首位。
历史文化,记录了一座城市跃动的脉象,也是推动这座城市不断发展的动力,更是联系这座城市居民情感和归宿的纽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信息化的推进与发展,传统与现代的激荡冲撞和交流融合,使得城市过去的“老底子”色彩在慢慢消褪,乡愁在慢慢淡化。为了更好地保存历史印迹,传承优秀文化,服务时代发展,太仓市政协组织了一批本地文艺界的学者和专家,编撰《太仓“老底子”》系列丛书,并将作为一项具有政协特色的文化工程逐年进行下去。经过两年的收集整理,《太仓老农具》《太仓老味道》《太仓老街桥》《太仓老手艺》《太仓老习俗》等第一批专辑即将与读者见面。期望这套丛书能较为全面地呈现那些我们举手投足间不经意的“现在”,抑或是那些已经消失和正在消失的“过去”。同时,也希望通过阅读这套丛书能使更多与太仓有缘的人直观地触摸这座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感受这里的文化气息,增强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归宿感和服务城市发展的责任感。
编撰这套丛书,是我们延伸拓展政协文化文史工作职能的一次探索,也是政协深入发掘、研究、保护和传承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尝试。由于时间和水平所囿,难免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是为序。
2019年12 月
(作者系太仓市政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