澛漕姐妹桥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河湖纵横、港汊交错的江南古镇历来以桥梁众多而闻名,其中以石桥和砖石桥最为常见。浏河古镇内几百米长的澛漕河上就架有七座桥梁,由南至北分别是水带桥、中津桥、茹经桥、永安桥、明德桥、未名桥与澛漕桥(公路桥)。河西街、中心北街,两街相夹澛漕河,连接两岸交通的正是这些桥梁。这些桥梁,既是漕运古道萎缩了的产物,亦是见证古镇历史变迁的“活化石”。
澛漕河与老浏河的交汇口便是有名的水带桥,水带桥与相邻的老浮桥成犄角之势,形成富有浪漫色彩的“双桥望月”景观。从水带桥往北,在澛漕河上还有两座模样相似的古桥,如孪生姐妹一般,迎送着来来往往的市民与游客,它们就是中津桥与永安桥。
中津桥在水带桥北面不到百米,始建于清末。中津桥形体为平桥,单孔,方形桥洞,桥体总长十三米,花岗岩桥基,横石铺面,桥梁为长形条石横架河岸金刚墙之上,桥面两侧设石筑护栏。桥梁总体状况良好。中津桥于2012年6 月被太仓市政府公布为太仓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桥堍西侧有小花园,藤蔓碧叶,两位铜塑老者悠闲下棋。桥堍东侧有一武术馆,馆前两铜人正在太极推手,栩栩如生。
永安桥在中津桥北不到二百米,亦始建于清末,南侧横梁截面镌刻“永安桥”及“里人重建”字样。永安桥亦为平桥,方形单孔桥洞,桥体总长十四米,桥身横石铺面,桥面两侧设石筑护栏。两岸花岗石桥基整齐划一,与东西两侧石驳岸连成一体,坚挺伟岸。两侧桥梁为长形条石横架河岸金刚墙之上。桥身造型与中津桥相仿。桥梁总体状况完好。永安桥也于2012年6 月被太仓市政府列为太仓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一棵老葛树从桥身石壁上探出身子,半在河面半遮桥,十分古雅,充满诗意。
永安桥
澛漕河桥两姐妹模样一致而性情有异,各具情趣,实乃澛漕古韵之神来之笔。
从中津桥到永安桥,两岸老街上存有不少古迹。
从河西街过中津桥穿越中心北街沿新东街往东百米,就是天妃宫。
从中津桥东堍沿中心北街往北有一古宅“朱家厅”,也是太仓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主人初为朱时山,明末由安徽迁至浏河新镇村落户,因率领族人抗倭有功,在当地负有盛名,即由新镇移往镇区,并购买旧宅予以扩建,取名“朱家厅”。该建筑群原为一路三进庭院,分别由前门楼、中楼厅与后楼厅(含花园等辅房)组成,后因战乱,前、中楼被毁,仅存后楼厅。歇山顶,方形梁架,面阔三间,花窗连缀,内设屏风、纱隔,方砖地坪,前厅适于冬春,后厅宜于夏秋。该厅结构有特色,且保存完好,木作、石作俱佳,空间布局、造型、细部工艺均好,尤砖雕门楼之艺术出彩。且与天妃宫邻近,与周围环境及建筑协调,属于保存较为完整、历史艺术价值较高的古建筑民宅。
从中津桥西堍沿河西街往北几十米折向西就是木行弄,可拐至万茂弄,有古宅时耕堂,晚清时为绅商朱馨五家宅。三进大院,中厅为时耕堂,后进为阁楼,四九年后为供销社占据改建,稍失真面。
从中津桥西堍沿河西街往北的一路上,要路过老街修复工程时建造的一座仿古石拱桥,以浏河人唐文治(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的号命名,称为茹经桥。
一路上有两处有名景观:
一是傅焕光的手植松。为园林专家、“绿化之父”傅焕光回故乡时亲手栽下。树冠圆大,树枝苍劲,树荫已掩映了整个街面。
二是“范公井”。据传是建造于当年范仲淹开拓澛漕河的时候。井上盖有四角形井亭,上部木构瓦顶,小青瓦覆盖,出檐深远,檐角上翘。由于采用牌坊式的构造,内部自然形成一天井,便于海水(木桶提水称“海水”)和采光。井壁为小青砖竖向圈状砌筑。井圈为青石材质。范公井与水带桥堍的范公亭北南呼应,纪念着这位对浏河有杰出贡献的名吏。
从永安桥再往北,可达明德桥。到明德桥后,河西街便与中心北街归入一路,然后沿中心北街,可以到吴健雄墓园瞻仰,可以漫步历史文化长廊,再去参观邢少兰艺术馆、张晓峰艺术馆和郁宏达艺术馆,最后可以到达老街最北端的浏河古镇牌楼。
(焦桐 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