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龙桥

五龙桥

五龙桥, 位于沙溪镇橄榄岛东首,跨老七浦塘, 南北向。初建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原是木结构的简易桥梁,约在20世纪50年代拓浚七浦塘时被拆除。2000年重新建成水泥石拱桥。2013年再建成钢筋混凝土单孔拱桥,外贴大理石石片,桥长二十二米,宽三米。

1956年底至1957年1 月,七浦塘进行了一次疏浚工程,当时为保障沙溪镇区段临河居民住宅安全以及正常通航起见,在老七浦南端开出一段新的河道,两头与老七浦衔接,为便于区别,遂称该段河道为“新七浦”,中间留下一块狭长的陆地,中间大,两头尖,当地居民沿袭称其为“橄榄岛”,含该地为绿色和平象征之意。岛与河同向,长一点五公里。1999年,沙溪镇获“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称号,翌年,政府为加快古镇建设,加大古镇保护力度,于是在老七浦塘上重新建造五龙桥的同时,于五龙桥之南,利用数百年来浚河堆积而成的土埠泥山,新辟一座敞开式的公园,有人提议为其取名“叠翠园”,此名虽雅致,但最终当地人还是以民间习惯称其为“橄榄岛公园”。园内林木茂密,鸟语花香,竹影摇曳,亭榭错落,曲径通幽,颇多野趣,土阜起伏,饶有兴致;而在五龙桥的北部,则是一座沙溪镇上最大的农贸市场,人气喧腾,熙熙攘攘,煞是热闹,与对岸的橄榄岛公园恰成对比。五龙桥居于其中,沟通雅俗,倒是别有一番生趣。

重建的五龙桥,不仅注意到了桥形的美观(平桥改为拱桥)和桥质的耐用(木桥改为钢筋水泥石贴面),而且更注意到了它的文化品位。简而言之,它弘扬了传统的桥梁文化。桥上有雕刻的图案,桥洞两旁的石柱上,镌刻着一副对联,联文虽然出自于当代沙溪名士之手笔,但是古意盎然,韵味深长。联云:

鹤鸣九皋声唳仙界;

龙腾七浦形乐凡尘。

上联出自《诗经》,因橄榄岛上曾有沙溪古八景之一“松墩鹤唳”,声震于天,声震于野,名闻遐迩;下联则反映了沙溪旧时盛行的一种民俗风情:赛龙舟。据传,古代沙溪一地民风淳朴,物产丰饶,人杰地灵,昌盛祥和,每到五月端午节,老幼妇孺举镇出动,或者投入竞赛行列,或者加入观赏队伍,万人空巷,盛极一时。此一隆重盛典也惊动了天宫朝野。天帝听闻这一消息,自然也是欣喜异常,他为人间呈现出的喜庆、欢乐和祥瑞的氛围感动,赶紧下派五条真龙,色分红黄蓝白黑,加入到这凡尘间的龙舟大赛中去,于是天上人间,共享欢乐,皆大欢喜,将这项民间的传统文化活动张扬到了极致。后来镇上的百姓为了纪念这一件千古难遇的盛事,就在龙舟出发地的镇东七浦塘之上,架起了一座五龙桥,永资纪念。

过了半个世纪之后,这里重建一座五龙桥,虽然桥形桥容桥貌以及建桥所用的材料与以往那座桥绝无相同之处,但是原桥蕴含的文化元素还是留存了下来:桥面仰天石上雕刻了一大四小五条龙,将这个美丽的传说用艺术的形象传承了下来,并在中间那条龙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各镌刻了一个“福”字,以示五龙降福,庇佑镇地百姓。

五龙桥桥面上的石雕

(陈健 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