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宅桥
西石桥, 俗称宅桥、西宅桥,又名通津桥,位于沙溪镇西门街天泉弄南端,跨老七浦塘,南北向。
《沙头里志》卷二“桥梁”载:“通津 桥,俗呼宅桥。相传桥傍为元末蒋氏宅,故名。弘治中,州守李端重建。崇祯间易石两堍,中木,长不及昔三之一。雍正年间易石,一洞。”该桥在弘治年间重建之前,又名登津桥,乃木质桥梁,初建年代不详。明弘治十年(1497)太仓建州后,由首任知州李端主持重建,改名通津桥,并改成石堍木面,气势恢宏,巍然壮观。清雍正年间再修建成石桥,因此当地人用“西宅桥”之谐音又称其为“西石桥”。
该桥为单孔石拱桥,桥貌极为苍古。可惜在20 世纪60年代因该桥部分坍塌后被整体拆去(据沙溪镇志办陆桂林先生回忆:他于1959年至1961年在沙溪中学读书时,借住在西石桥南堍蔡姓家,上学时几乎天天经过此桥,直到他离校时,桥梁还在,故以前有的书上写该桥为50年代拆除是不正确的),桥石移建新七浦沙溪轮船码头,仅在南堍桥基上还留下一些石块,可以窥见它的旧迹。2001年重建该桥,复其旧名为通津桥,而且平桥改成了拱桥(因乐隐园内有一座石拱桥亦名通津桥,故本文对该桥乃取其民间俗称,以便有所区分)。重建的西石桥为钢筋混凝土单孔拱桥,长十六米,桥面宽五米,桥栏石质,桥面及两端台阶均为石片贴面。原西石桥上的遗存之物,即当年该桥桥栏上的石狮子,在沙溪轮船码头旧址,当时是作为船缆桩埋设在那里的。现在轮船码头旧址已成为民居。
西石桥在明弘治年间重建后,太仓建州后首部《太仓州志》的作者、穿山人桑悦撰有《通津桥记》一文,详尽地描述了该桥由“登津桥”改名为“通津桥”的缘由以及该桥的规模:该桥重建于9 月4 日(按:具体在哪一年文中未写),经过一个月施工后落成,宽一丈四尺,长二百四十尺,有十个桥洞。桥面桥脚坚固无比,桥面上还加以红色的木质桥栏,既安全,又美观,可以并行四抬轿子,或者并行五匹马,就是五十个人并行也可以。该桥原名叫作“登津桥”,太仓州守李端认为:山可以攀登,水怎么可以攀登呢?于是将桥名改为“通津桥”,使之更加合情合理。该桥的南北两堍,都建有高大巍峨的牌坊,将桥名书写在上面,于是沙溪一镇更加增添光华。桑悦忍不住感叹道:“呜呼!兹桥之成,功钜费大,不易措手,今不踰月,断虺烂蟒霍然一空,倏尔蜿蜒凌空,无疑乌鹊所造,鱼鳖所就者,果易得欤。初,桥之未易坏,于旦夕群群而来,逐逐而往者,日图倖免,设有崩坼,劫之所遭,必有不狂而蹈汤火,无故而服砒鸩,无罪而就东市者,今皆举之安全生长之域,祸伏于无形销僻,以豫人知其功否耶。”
天泉弄内新建之通津桥
西石桥在西门街天泉弄内,天泉弄口与老街相交处,古代原有一口井,据传每到中秋月半,天上月与水中月相对映照,成为奇观,沙溪古八景之一“天泉望月”即此。
(陈健 撰文)
附录:
通津桥记
明·桑悦
太仓新建州治,管辖数市镇。沙溪镇,其元时统数戚浦为命河,海虞、盐铁、昆湖荡流,均以浦泻邻渤解,潮汐不爽,刻浸灌民田以千顷计,其流迅急,稍贰吕梁、龙门。有桥卧波,岁久面材巨木杉瘠瘠如雀,其文琐裂如蒲萍,足柱日战瀺鼻泊,将腐啮不支,然由桥达州治者,日不下支趾万,迩桥恒闻万砧杵声。桥实喉舌于州,一息不可颓废。湖广之枣阳李端侯,由名六察守吾州。州既调(按:此处疑有脱字)年七月下旬适郊劝农,驻节于镇。致光州守叶君预,与侯者有同年雅,侯首晤之。叶君邀予与乡进士瞿君刚侍奉樽俎。侯询民瘼,佥首齿桥。侯徒步观之,摄上危下,若大丹青图彭祖眠井状,惕慄久之。乃召镇之润室,劝其举嬴济厥事。众素服清德,无隙贡忱。至是乐输,踰已得无故重利。侯留寸晷,人献曰一语一唾,饮炊罗焉;卧龙归鹤已在,工匠集焉。因命吏簿数以往既而闵之。淮安周侯,明起家科第常山教考绩,擢同知州事,侯遂牒周侯料理兹桥。周侯两亲至镇,以厉言代夏楚,以温言代赏劳,未几实其数焉。侯与周侯择能者执工役,狷者主进典术。瞿绅民黄恩尽心所事,任怨忘己,桥邻殷思善慎纳无毫发私。经始于今年九月四日,次月对日落成。阔丈有四尺,长二百四十尺,为洞者十,面坚足固,卫以朱欄,可并举四舆,并乘五马,并行偶语五十肩。桥旧名“登津”,侯曰:“山可登,水不可登,浦朝宗弗湮,盍易‘登’为‘通’。”桥之南北,俱以华坊高揭其名,镇益增华数倍。呜呼!兹桥之成,功钜费大,不易措手,今不踰月,断虺烂蟒霍然一空,倏尔蜿蜒凌空,无疑乌鹊所造,鱼鳖所就者,果易得欤。初,桥之未易坏,于旦夕群群而来,逐逐而往者,日图倖免,设有崩坼,劫之所遭,必有不狂而蹈汤火,无故而服砒鸩,无罪而就东市者,今皆举之安全生长之域,祸伏于无形销僻,以豫人知其功否耶。裨益造化,以全民生,以厚民用,我日为之。人知由之,我之与人,两忘其功,四海一水,一乎建极,民赖以济,亦建一大桥也。昔周礼防民之溺,设官曰“萍氏”,禁民游川者,以类充之,极敝于兹桥。今桥既涂,不知有水,萍氏若在,必弛兹浦之禁。由是观之,凡有建立能合先王之意者,又何屑屑于既往之迹哉。且韩昌黎作《方桥》诗有云:“非阁又非船,可居兼可过。君欲问方桥,方桥如此作”。识者味之,谓其有经济才。侯夙操风纪,以忤而阻天衢,奋翼自过。周侯律己,临民不愆。东莱居官之西女,大用可卜经济之才。皆当于身见之。而兹桥之建,未必不化为昌黎之方桥也。余卧林泉,叨当问史之责,成桥乡之大事,例当特书,遂为记桥之颠末如此。合谋以相其成则节判堂陈侯文宝,兰溪龚侯克成,黄梅黄侯邦序,吏目安定杨君善,皆当登其名字于石庶,后之从事者有所观感而修废坠之,不容自己云。例书输斋者之姓名于碑阴,亦以劝后之好义者,以幤踵门求予文者,则盛组沈天与等若干人,不能悉名。
——见《沙头里志》卷二“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