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泉桥

海泉桥

海泉桥,又名税务桥、清河桥、药厂桥,位于市区新华西路(张溥故居南),跨致和塘。元泰定四年(1327)由张余庆建造,桑悦《太仓州志》、王祖畬《太仓州志》均有记载,不过当时尚未叫“海泉桥”,这个桥名是后来的事情。它原名税务桥,因旁有税务铺,故名;又名清河桥,大约是取“清水河上桥”之意吧。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新安人金公度等募捐重建为石桥,并由清代初期双凤籍诗人唐孙华作记勒碑桥北。20 世纪50年代初西移,重建成水泥平桥,因桥址在太仓制药厂附近,故又俗称为药厂桥。1998年再建成钢筋混凝土平桥,长七米,桥面宽八米。

今日药厂桥,桥栏柱上镌刻桥名。

桥北府西街40 号为弇山园(当时称人民公园),园内有通海泉,为明代古井遗迹,史载该井为明洪武三十一年(1389)由张宗源开凿。因泉水久旱不干,故谓之“通海泉”。原属圣祐道院,后来建造公园时划入园内,作为园内景点之一。1982年井上立亭。井口径一米,井盖由两块尺寸相同的长方形黄麻石组成,每块长一点三米,宽零点六二米,且凿有直径零点三米的两个井口,共四个井口,故又称“四眼井”。井口立有四个青石质地井圈,八角形,其中一个井圈刻有“大明嘉靖岁次己丑”铭文。因桥临近通海泉,故名“海泉桥”。

其实,药厂桥离张溥宅第更近,就隔着新华西路,对街而望。

(陈健 撰文)

附录:

重建税务桥碑记(摘录)

太仓州重建税务桥碑记

娄水清河衡黼□基□镌

桥梁之役,所以便往来、通利涉。故月令于孟冬之月,谨关防。孟子□云:“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此□□□□周之十一月、十二月,即辖之九月、十月也。徒杠者孙奭□以□□□,即石桥也。盖古人为桥多用石甃,取其坚久。然古之王制,今遄□不能举行,则有闾里好义者出而任之,兴废举坠,□为益于人,亦大矣。吾州清河桥,复名税务桥,考之为□□□间所建,自西关而入,为第三桥。人民辏集,往来杂沓,日久倾圮,履其上与经其下者,咸懔懔有巅覆之惧。新安金子公度迁家于桥侧,日覩其危,于是偕里中善姓,相与度材计功,各出金钱,鸠工庇治,曾不三月而功成,坚固完好,视昔有加。桥之下,椿则密而长,石则平而整。桥之旁,□为回文联句,曰:“人存济囗,善远□长。”以劝人之为善,俾人之过之者,步履坦然,无倾覆陷溺之忧,其用意良厚而成功抑何速欤?!吾因之有感矣。目人心之不古,以福缘善果为利薮而施之,乐以必有利于其间也,而吝于施、而功以是、而艰于成,任事者亦以其有利于其间也,而不乐夫功之速于成,因是一桥之坏有经年累月而不克成者矣。使人尽如诸君,□一无所利于其间,而惟乐夫功之速于成,以利人之涉也,则又何废之不兴,何坠之不举哉。且闻诸君之言,曰:古者除道成梁,多在天寒水涸之后,而吾侪之为是桥也,当季夏□雨时行之际,而适以天旱水涸,助功成之速也,盖有天幸而非人力之所能为也,是又有其善而能不伐者,是皆可书,以为世劝者,于是乎书。

赐进士出身吏部考功清吏司主事兼办翰林院事□□□□□□召对乾清宫西煖阁御试南书房称旨特擢礼部仪制清吏司主事唐孙华譔

赐进士第候补内阁中书敕授文林郎历任四川□县□南南□江西宗□三□□□□云南囗囗江西同知囗张为焕篆额。

□□齋张□□□氏丹书。

康熙肆拾贰年孟冬吉日。

按:以下绅士名单,督工、石户、匠作名单以及乐助芳名等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