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亭桥

井亭桥

井亭桥,又名众安桥,位于城厢镇南郊(今科教新城)群星社区,跨张江门河,南北向。2006年与州桥、周泾桥、皋桥、金鸡桥等五座元代石拱桥以“太仓石拱桥”的名义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仓有关部门曾在井亭桥中孔劵石上发现一则《重建众安桥记碑》的铭文,铭文云:

南广寿寺提点佛心通智大师如理,一力重建众安三环洞桥,功德庄严先师祖一长老尊灵超登上品,更異袈裟坚固,福寿尊崇,吉祥如意。

元统二年三月日,住持圆智广慈大师行满题。

洞庭绳墨张应雷刊。

这段铭文向我们道出了这座桥梁的来历。然而,铭文中并未出现“井亭桥”三个字,只告诉我们它叫“众安三环洞桥”。毫无疑问,“众安”是它的桥名,“三环洞”是它的桥形,或可称之为它的俗名。此桥由南广寿寺寺僧如理“一力重建”,取“众安”为桥名,是祈望该桥带给众百姓“福寿尊崇,吉祥如意、安全康健”的好运。而由“众安桥”演变成为“井亭桥”,估计是后来的事情。因桥堍原有井亭一座,取其形象好记,故名。铭文中提到,该桥是重建的。那么,在重建之前这里原本就有桥梁的,可是关于原有桥梁的资料包括它的初建年代、桥型、用材等没有留下一丝一毫的记录,于是我们只能将它重建的时间作为该桥的起始时间了。

该桥重建于元代元统二年(1334)三月,由南广寿寺寺僧如理主持建造。南广寿寺即今南广教寺之前身。据明张寅编纂的《太仓州志》以及清王昶编纂的《江苏直隶太仓州志》记载:南广教寺始建于宋绍兴三年(1133),朝奉大夫杜革为祀其祖司徒杜衍而建。神像后因遭毁,元至正年间僧惟一重修,赐额“南广寿院”。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清理佛教,以成丛林,定名为南广教寺。明永乐三年(1405),里人陆道源重修。南广教寺曾经殿堂楼阁宏伟壮观,善男信女集聚而来,香火盛极一时。1949年5 月太仓解放以后改作仓库,直至“文化大革命”中被完全拆除。20 世纪90年代初重建,并于1993年4 月正式对信徒开放。该寺院现址在城厢镇南郊(科教新城)新丰社区居委会,204 国道东侧,建筑面积八千二百零五平方米,有山门殿、金刚宝殿、观音殿、地藏殿、法堂、华严楼等,与古色古香的井亭桥遥相呼应,接续起了在近七百年前元代时建立的一段缘分。

井亭桥

井亭桥为三孔石拱桥,桥为青石质地,全长二十二点三米,中宽四点三米,堍宽四点三米。中孔矢高三点一六米,净跨六点一米,矢跨比一比一点九三,拱券厚零点二八米,拱轴形式为圆弧拱。中拱拱圈由七节拱板砌成,每节四至五块券石并列;南北两次拱拱券由五节拱板砌成,每节四至五块券石并列。三孔保存完整,桥面平缓。原桥栏已无存,檐口石上仅留榫眼,让人得以窥见旧时之一斑。中孔东西仰天石外侧均刻有“广寿众安桥”五字,以及中孔券石上的铭文,证明了它的悠久历史。桥上装饰以荷叶纹饰,下装饰以莲花纹饰。目前该桥得到了妥善的保护。

(陈健 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