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桥
2025年08月10日
城南桥
在20 世纪60、70年代,城厢和南郊之间隔着一条新浏河,当时只有沪宜公路上的一座木结构便桥供人通行。新浏河上有专门的艄公从事摆渡生意。当时有东埠桥渡口、安乐渡口等,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则是较晚出现的南门摆渡口,因为南门渡口是我到外婆家的必经之处。
南门渡口原是一条陆道,1958年疏浚浏河塘后变为河道,因位于南郊乡进城必经之路而设渡,又因渡址位于城厢镇南门,故称南门渡口。行人较多,客运繁忙。由于渡船来回一趟需要时间,而且一次顶多只能渡十来人过河,人多的时候艄公得来回多趟才能渡完,很是不便。特别是在下大雨、发大水时节更是危险,时有事故出现。“文革”中渡口管理一度处于瘫痪状态,事故频发。据《太仓县志》载,1974年浏河塘上发生过渡船与轮船相撞事故,致一老年渡客落水身亡。
1976年,进行续浚浏河塘工程,河面塘宽达一百二十米,水流湍急,渡运更忙,危险系数也更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遂投资十万元,在河面上建双曲拱中型拖拉机桥。全长一百三十四点八米,宽四点一米;三孔,净跨三十二米、高三点五米,是为老的城南桥。桥建成后,南门渡口和离它最近的安乐渡口一并停渡,均于桥上通行。
到20 世纪80年代,人民路成为贯通城区南北向的主要主干道后,政府投资一千七百万元建设新的城南大桥,其总跨一百七十米,于2005年正式通车。同时在桥周围,结合新浏河风光带建设,搬迁沿线的经编厂、布厂、二棉厂等企业,贯通人民南路,加强老城区与南郊新城的联结,建设起环境优美功能配套的景观区。
在拆除旧城南桥后,进行南门地段综合改造时,又重修南园路到新浏河的南门街路段,改为宽阔的大道,其南端沿朝阳路向东百余米即是新南门桥北堍。
(陆钟其 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