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桥

海宁桥

海宁桥,俗称环洞桥,位于浏河镇北转河口,南北向。海宁桥与宁海桥,一字不差,只是文字位置排列得有所不同,于是就成了两座桥梁,而且都在浏河镇上。宁海桥已做介绍,此处不赘。海宁桥是在清康熙十二年(1673)由浏河镇巨富、慈善家陈信独力捐资建造的一座桥梁。之所以取这个桥名,大约是因为浏河滨江近海,风高浪急,一日二潮,激流不息,在当地往往桥梁既不易建,就是好不容易建好了也难以保护,常常会受到风、雨、潮灾而被冲垮。于是默祷海潮平宁,长护此桥,保民安涉,遂取“海宁桥”这个名称,如同当地的宁海桥、平洋桥等名称一样,寓有一种良好的愿望。

海宁桥桥身长六丈二尺,宽一丈二尺,拱径二丈四尺,高出水面一丈(因潮水落差颇大,若不高,涨潮时船舶难以通航),巍然高敞,气势非凡。桥面两侧有石栏相护,是当年浏河镇区相当有名的一座拱桥,也是往北通向茜泾、浮桥的要隘。而事实上,自从康熙大闸西移(雍正八年的雍正大闸)以后,转河便日渐淤积填塞,到了乾隆二十年(1755),海宁桥下已经无水,成为一片平陆,而该桥也就成了一座旱桥,它的交通功能由此基本消失。时任镇洋知县的潘某议拆此桥,欲将其夷为平地以利他用,但是遭到陈氏子孙后代的极力反对,申请以保护古迹的名义予以保存,拆桥之议只得作罢。但由于多种原因,护桥费用一直无法落实到位,该桥最终还是没有保住。到了嘉庆年间,该桥坍废,至今已无遗迹可寻。

(陈健 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