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水关桥

西水关桥

西水关桥,初名西城桥,一名接济桥,俗呼李王桥,位于城厢镇西区社区居委会新华西路、西城河东侧十米,跨致和塘,南北向。2013年被列为太仓市文物保护单位。

太仓城墙筑于元至正十七年(1357),民国王祖畬主纂的《太仓州志》载:“太仓旧无城,东至东门,即今飞云桥,西至西城,南至旱泾,北至木行四桥止,各设木栅。”此木栅,即为太仓最早的“城门”。该桥地处西城木栅处,元至正三年(1343)由里人沈荣一建,故初名西城桥,一名接济桥,俗呼李王桥。“王志”又云:“元至正十七年,张士诚据苏州,遣高智广移常熟支塘城改筑,周一十四里五十步,计二千六百十丈,高二丈,厚三丈,池周一十五里百七十步,计二千八百七十五丈,旧广八丈六尺,深一丈五尺,年久淤狭,今广三丈,深六七尺不等。……陆门七:曰大东,曰朝阳,桑志作小南。曰大南,曰小西,曰大西,曰大北,曰小北。旧有小东、竹场,二门久塞。大东、大西、小西、水门各一。”

解放太仓时,东门首先被解放军攻破,以后几年里,所有城门陆续被拆除,大东、小西水门也已不存,仅存西城门水关。

西城门水关旧影

1960年,利用西城门水关改修成单孔拱形桥,因当时有人在桥边培育并贩卖禽类,故亦俗称其为“哺坊桥”。1992年老城区改造整修致和塘时,在原水关上加花岗岩石桥面,成为可以行人的水关桥。桥长十二米,宽二点五米,矢高三米,跨度六米,两堍石阶上下,旁立修桥碑记。水关东侧有青石闸门槽柱,原为装吊门上下启闭控制水路用。拱圈为花岗石,正中劵石有直径约零点六米圆形“双龙献珠”图案雕塑。

西城门水关桥及碑

该水关遗迹年代较早,对研究太仓城建历史有着重要意义。

(陈健 撰文)

附录:

《太仓大西门旧址》碑文

元至正十七年(1357)张士诚据苏州,遣部将高智广移常熟支塘城筑太仓城,以备海寇。城周一十四里五十步,高二丈,阔三丈,囗陆门七,水门三。此处为大西门旧址,现存水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