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家桥的传说

庄家桥的传说

一天乘公交车去归庄看望老朋友,汽车行到沙溪归庄之间,车里的广播响起:“三里桥到了,开门请当心,下车请注意安全。”久违的“三里桥”,让我顿时忆起儿时的庄家桥……

洪泾村南端有条小溪叫音泾河,音泾河两岸分布了上百家农户,东面一半为一组,西边一半为九组。一组的中心地段,原来有一座石桥,名为庄家桥。庄家桥两岸的桥墩用石块砌成,上面架两块长约五米、宽约五十厘米、厚约三十厘米的石板,整个一座庄家桥的石料,总重量不下两吨。

小时候听父亲讲,这条庄家桥是明朝年间,由一个名叫庄大(音dou)囡一担挑过来的,村里的村民,为了纪念这位大力士,取名为庄家桥。

庄大囡哪来这么大的力气?说是他小时候吃了一条像“踏轴”(直径二十厘米左右的人力水车的木轴)那样粗的黄鳝,长得一丈开外,力大无穷。

后来庄大囡凭一身气力,参加武状元考试,一路过关斩将,“杀”到京城。在京城里遇见了一位御史,御史听说庄大囡是太仓州来的,便问:“庄大囡,你是太仓人氏,知道不知道太仓的归庄有一条三里长桥?”

“三里长桥没听说,只晓得有一条三里桥。”

“三里桥不是三里长桥?”“是的,三里桥名称叫三里桥,它的长度,十步不到。”一语道破天机,原来地方官申报建造三里长桥,让户部拨了上万两白银,看来全被那些赃官贪污揣进了腰包。

御史准备弹劾贪官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到了贪官那里。贪官们个个心惊胆战,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通过密谋,他们买通主考,准备设法除掉庄大囡。说来也巧,主考的外甥这次也想考状元,有了舅父这样的靠山,心想这次考试“三个指头捏田螺”——稳拿!哪里知道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在校场上跟庄大囡几个回合较量下来,未占半点上风,外甥私底下要娘舅暗中帮忙。

贪官与主考沆瀣一气,一拍即合。经过精心策划,一条恶毒的计策很快出笼。这天,主考官宣布,刀枪剑戟,骑马射箭,样样比试过了,接下来比气力——举缸。一只“七石缸”,里面放满一缸烧得滚烫的豆油,地上撒黄豆,三天不吃不食,举起来为胜,打翻油缸被烫伤烫坏概由本人负责。愿意比试,当场签字画押;不想比的,当作自动放弃。最后,就剩下庄大囡和主考官的外甥两个人画押。

接下来的三天,二人均被关在兵部大牢。庄大囡无权无势,没有靠山,被饿得头昏眼花,四肢无力。主考官的外甥,则嘴里含着一只老山参,精力依然充沛。比赛结果,可想而知,庄大囡拼尽全力,把油缸举过头顶,不料脚下一个打滑,油缸打翻,被滚烫的豆油严重烫伤,终于不治身亡……

庄家桥,桥底下河水清澈,小时候春夏之际跟表哥划了一只小船,在桥脚旁边钓虾,用两根竹枝,一根结了一块丝螺肉,把虾从桥缝里逗引出来,正当那只大虾专心致志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把另外一根打了活络结的马鬃,小心地从虾屁股套到“腰”里,然后快速提出水面……屡试不爽。

算算庄家桥从明代至今,几百年了吧。如果它今天还在,不也是古镇沙溪的一处古迹?不久前,我到沙溪特地去洪泾一组探究了一番,遗憾的是庄家桥早已拆掉,只看见东面多出了一条水泥桥。

(唐开生 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