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桥
永兴桥,又名中市桥,俗称老木桥、大木桥。位于沙溪镇古街中心,跨老七浦塘。《沙头里志》卷二“桥梁”载:“永兴桥,新桥东,吕氏建,不久废。雍正六年(1728)里人募建,名中市桥,木。”
永兴桥,沙溪人习惯称其为中市桥,这是以桥所处的地段或方位来命名的,该桥在镇中,连接中市街和河南街,在早先为重要通道,(此类情况,在沙溪镇乃至太仓境内并不鲜见,颇不足奇,比如沙溪镇西端原有一座石桥,其名为通津桥,但镇地百姓习惯称其为西宅桥——西面民宅旁的桥,或者称其为西石桥——镇西的石桥),以至于它的原名几乎被人们所疏忽,甚至被遗忘,就连镇上的一些老年人,忽然听到了“永兴桥”这个名称,也会茫然不知所云。也难怪,据《沙头里志》记载可知,该桥最初是由沙溪镇望族吕氏建造的,当初取名为永兴桥,取“永远兴旺发达”之意,可是天不作美,据称这座吕氏建的木桥“不久废”。到了雍正年间重建之后,因该桥地处镇中市,就易名为“中市桥”了,屈指算来,也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镇地百姓不知它的初名实属正常。它除了“永兴”和“中市”这两个名称以外,还被当地百姓称为“老木桥”和“大木桥”,这是根据这座桥梁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和规模,以及历史年代久远而命名的,符合当地百姓的生活和认知习惯。
中市桥在沙溪镇上虽处于镇中, 但它曾经还是一座界桥呢。1937年11 月,沙溪镇沦陷以后,汪伪政权不仅废沙溪镇名不用,而且还以中市桥为界,将一条沙溪街“腰斩”两断,辟为印东、印西两镇治理,直到1948年,才“两镇合一”,称为“印溪镇”,因此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沙溪镇一直存在镇东、镇西两个“派别”,无论商贸、民间文艺等方面,都在暗暗地一争长短。直到1954年11 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复沙溪镇原名。
地方史籍中对于这座桥梁的记载并不多,但是在当地百姓中留下的关于此桥的口碑传说却有不少,尤其是到了清末,西风东渐,废除科举制度、新文化运动兴起,镇地的第一所新式小学堂就由乡贤刘师竹、黄少彭、龚彬士、胡企霞等先生创办在中市桥南堍的育婴堂内(顺便说一句,育婴堂碑于1903年凿成,目前存放在沙溪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内,惜乎已断为两截,碑成后的第二年即1904年,沙溪初等小学堂正式创办,于今已越百十年历史),莘莘学子从此每日都在这座桥上往返,栉风沐雨,接受着新知识、新文化、新观念、新思想的影响和熏陶。因为当年的时局关系,从这里毕业的小学生后来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比如,曾经担任过国民党中央农工部副部长的陆京士,就是从这所小学堂中毕业的。
沙溪旧称沙头,作为太仓境内东北部地区的商贸重镇,向有“东乡十八镇,沙头第一镇”之美誉,而中市桥地处镇中,正是商业繁华的黄金之地,万和祥南北货批零兼营商号,元昌和绸缎店等老字号都在附近。桥北堍的凤和楼面馆是解放以前与江正大、正记、钱聚兴等齐名的炊饮业名店,每天早晨,宾客盈门,人来人往,人声鼎沸,摩肩接踵,熙熙攘攘,而桥侧的老轮船码头,汽笛一响,迎来送往,既见证了现代航运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又促进了镇地商贸的繁荣。这些著名的商号以及这种繁华的景象,在当年太仓境内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甚至引领着太仓商贸的潮流。特别是万和祥,抗战之前名列太仓商界之冠,至1954年,它又仿照上海金陵东路先施公司的格调改建了门面,磨石子贴面,内设走廊,美轮美奂,是当年沙溪被誉为“太仓小上海”的标志性建筑。
永兴桥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幸被毁,给镇上百姓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在这种情况下,当年设址在中市桥偏东的绸缎行同昌祥的老板王咏梅等人,出面筹集资金重新建造。此举甚得民心,王咏梅等人遂成为百姓当中的口碑人物。抗战胜利后,联合国曾来沙溪拍摄纪录片,王咏梅本人以及其所开设的同昌祥都上了镜头。
这时重建的中市桥仍然是木结构桥梁,桥面上筑起了一条长廊,可达十余米,便于遮风挡雨,可供行人歇歇脚,透口气。四九年以后,桥南堍建成了农贸市场,当地群众称其为“小菜场”,桥廊给那些提篮挑担的买菜居民和卖菜的农民确实带来了一定的方便和实惠。当年桥上所构建的桥廊,结构是相当简陋的,用今日的眼光去看,称其为简易棚绝不会过。它的顶部仅在椽子上面铺设了一层薄薄的黛瓦,俗称“冷摊瓦”,瓦与瓦之间契合得并不十分紧凑,抬头看去,漏光之处星星点点,不乏透风漏雨的部位,达到外面大雨里面小雨的程度。桥面上横铺的木板,板与板之间留下了二寸许的缝隙,一眼可以望到桥下的流水。到了20 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市木桥因在风雨飘摇中成为危桥而被拆去,并在原址重建了一座钢筋水泥混凝土平桥,可以通行中型拖拉机和八吨以下的载重汽车,而桥名一仍其旧。到了2001年,镇政府和太仓有关部门鉴于过往群众的安全并发展古镇旅游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果断拆去旧桥,并于同年8月动工,重建钢筋水泥木结构亭子桥,桥容桥貌为之焕然一新。
今日之中市桥(摄于2018年)
如今,桥跨水上,亭映水中,远远望去,在蓝天碧水之间,恍然凸显两桥,景色异常优美。亭子上面还刻有“暗八仙”的图案。桥名“永兴”,旨在沙溪一地永远兴旺丰乐而已。
(陈健 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