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齐缺:全球范围内的科学教师队伍现状

一、“质”“量”齐缺:全球范围内的科学教师队伍现状

自20 世纪末尤其是21 世纪以来,各国对科学教育的强烈期待和科学教育发展的滞后之间产生了明显的矛盾,全球科学教育面临挑战和危机。较为突出的表现就是:青少年学习科学的兴趣降低;缺乏具有深度知识的科学教师。[1]换言之,全球范围内的科学教师队伍面临“质”“量”齐缺的窘况。

美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科技水平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即便如此,美国在科学教育以及科学教师的聘任方面一直有着强烈的危机感。最近数年,美国政府连续出台了若干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尤其是频频推出促进STEM 教育师资发展的措施。2010 年,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发布《培养与激励:为美国的未来实施K-12 年级STEM 教育》,专门谈及要创建名师团队,确认和奖励卓越的STEM 教师。2011 年,美国州长协会又发布《拟定STEM 教育议程:州级行动之更新》。该文件指出,合格教师的数量短缺已经成为美国K-12 年级的科学教育面临的积弊。很多科学教师缺乏任教学科的教师资格证书,也没有任教学科的学位。也正是在这一年,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他的国情咨文中提出了一个目标:要在未来10 年储备10 万名优秀的STEM 教师。2014 年,美国白宫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发布《用21 世纪技能培养美国人:2015 年STEM 教育预算》。该文件明确表明要招聘、培训和支持优秀的STEM 教师。为此,美国政府决定投入4000 万美元用于支持总统所期望的、在未来10 年储备10 万名优秀STEM教师的目标。[2]

与美国等科技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技水平仍然有明显的差距。加快科学技术教育的发展是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策略。优化和完善科学教师队伍确实迫在眉睫。从数量上来看,我国科学教师队伍缺口很大。近3 年来,我国小学科学教师的缺口量一直呈波浪线上升。最大的缺口量预计将在2020 年出现,达127878 人,占当年总需求量的41%。其中,乡村小学科学教师尤为匮乏,其缺口量占需求总量的比重更大。[3]另外,我国现有科学教师队伍的质量也令人忧虑。根据一项针对北京市某区所有小学科学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小学科学教师没有理科专业背景,还有很多科学教师是兼职的。一些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经常会暴露出明显的专业缺陷,从而使得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很难实现。[4]

基于科学教师队伍“质”“量”齐缺的状况,我国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举措予以改进。2016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公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 年)》的通知。该通知中提及,我国应着力构建科学教师培训体系,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科学素质和科技教育水平,努力建成一支优秀的科学教师队伍。为此,需要采取的针对科学教师培训的具体措施有:加强科技教育领域的师资培训和研修,开展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专项培训,建立培训基地,力争到2020 年实现对全国一线科学教师和骨干科技辅导员培训的全覆盖。2018 年,教育部又联合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 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培养一批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水平专业教师。

科学教师的“质”“量”齐缺不仅仅是中美两国面临的困境。英国《卫报》2015 年8 月29日报道,英国政府部门在这一年实际招收的新教师数量远远没有实现预期目标。这说明英国也出现了严峻的教师短缺现象,具体在设计与科技课程领域的教师缺口高达57%。而这已经是英国政府连续第三年没有招收到足够数量的教师了。[5]

综上所述,科学教师队伍的“质”“量”提升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就目前来看,提高现有科学师资的素养,同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科学教育领域,是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不可或缺的两条路径。这既需要政府和政策层面的顶层设计,也离不开民间力量的支持和推动。美国科学教师协会(National Science Teacher Association,以下简称NSTA)就是一股推动美国科学教育发展的重要民间力量。该组织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独特优势和智慧,将两大常规的组织活动——每年一次的会员代表大会以及协会创建的荣誉与表彰项目,打造成科学教育者相互沟通、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有效地激励了科学教师,实现了科学教师培养和专业协会建设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