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师生交流

(二)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师生交流

师生之间的深入交往是实现教师传道解惑的有效途径,各高校中都有师生相互促进的良好典范传为佳话。课堂上的专业知识讲授虽然可以融入一些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方面的内容,但受制于专业知识本身的独特性和规律性,不可喧宾夺主,渲染过多。课外的活动交流不仅形式上更加灵活多样,气氛上也更轻松自如。[5]

目前有不少高校为促进师生交流正在探索推行导师制、陪餐制等新的交流形式,这种以政治任务推行的形式虽然在保障师生交流的时间上有一定作用,但未充分考虑教师的个人特长和学生的真实需求,在教育效果上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促进师生交流一是要创新管理方法,破除制度障碍,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将教师从沉重的科研压力下解放出来,让教师真正把培养学生当作自己的“主业”,而不是敷衍了事的“副业”。二是要实现教师个人特长和学生需求的双向对接,以“兴趣”为连接点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学生自我发展的主动性。像选修课、兴趣社团、技能比赛等目前高校已有的校园活动都是经过时间验证,具有良好教育效果的交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