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的设计
1.开启智慧之门
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学环境,学生只有通过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复杂问题才能不断地增长智慧。因此,在学生智慧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创造出一种具有真实性、感知性、合理性、多样性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环境之中,逐步促进学生认真地钻研问题情境,提高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学生在智慧课堂中要仔细地体会问题情境,并及时融入教师所设立的虚拟学习情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问题与本次的学习任务。智慧环境要能够保障全面的信息资源,还要及时的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建立学习特征模型,以此来进行相关信息资源的推送。
2.探究智慧之源
在该过程中,授课教师要进行如下的教学活动:根据智慧教学环境中提供的相关学习数据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与特点,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帮助学生对于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分解,促进学生提高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协助。在探究智慧之源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如下活动:针对教师的各种指引与提示,做出学习的假设方案;在小组内进行任务的分配;利用多种方式进行相互之间的协作与探讨,例如话语交流、概念设计等。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智慧环境能够实时的记录学生整个过程的学习行为、特点,同时进行智能化的信息推送以及提供服务。[8]
3.生成智慧之果
该过程为智慧课堂的终极目标,在智慧课堂的作用下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在生成智慧之果的教学环境中,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小组完成解决方案的设计。在知识全面共享的基础上,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促进学生的协作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发展。因此,每个小组成员之间要通过互相探讨与协助完成资源的创建,并再次进行学习以及创造的过程。与此同时,教师要主动提出具有拓展性的任务,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在智慧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实际课堂表现,教师应及时予以反馈,这样有利于学生及时收到评价,总结自身不足,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9]
“智慧课堂”是现代发展中形成的一种新课堂模式,结合当今时代的高科技网络技术,改变了原有课堂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校园教学的核心模式。智慧课堂提高了高职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发展的能力等,也进一步加强了对高职技术人才的培养。本文通过三个步骤设计了新型的高职智慧课堂,但高职智慧课堂在建设的过程中,也受到教师对网络的使用情况、学生的自身能力、外界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高职智慧课堂的发展也会受到一定因素的制约。因此,需要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特别需要在已经开展了智慧课堂的地区进行实地的考察与实践,总结经验。最后,也要重点研究智慧课堂的构建条件以及评价体系,全面促进智慧课堂的顺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