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聚集,市场调节,提升职业院校的资源耦合功能
信息建设方面,龙头高职院校牵头组建职教集团信息交流中心,组建信息网站,完善与区域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的信息链接,为各方合作提供权威而全面的信息服务,加强各方对人才需求、岗位标准、技术项目、专业课程等的了解。开设职教集团公众号,扩大集团办学影响力。同时,制定相应的信息沟通联络制度,成员单位设置专任信息联络员,负责信息采集、筛选与交流。
模式创新方面,坚持模式的多样化和主体的多元化。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产业转型升级方向、职业教育规模布局等特征,通过校企共建模式、中高衔接模式、区域联动模式、城乡结合模式,积极集聚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中高职院校、行业企业等多元主体办学,因地制宜,凸显特色,推动专业和生源对接、“阶梯式”培养方式、跨区域教育经济合作,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建立与市场经济条件下融资体制相适应的多渠道筹资办学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资本投入体制,在国家政策和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灵活治学。
教学科研方面,成立由校企及科研机构人员组成的集团教研部门,尝试将专业标准设计交予知名企业技术专家与骨干完成。专业课程建设必须有企业对应岗位人员参与校本教材开发,以定期兼职和不定期外聘讲座的形式引入市场技术和企业文化要求。推动订单式培养或企业冠名班的普及,按“基础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分阶段制定学生企业实习(实践)计划。实行考试过程评价机制和动态毕业机制,允许未毕业学生在完成学期内学分的前提下与集团内企业自由签订短期实习合同,允许学生在修满全部学分的前提下提前进入企业工作。毕业考核邀请企业参与,提供毕业设计、岗位技能实操考核等多种自选毕业考核方式。每年开展课程标准检视与修缮,每三年开展专业设置调整,每五年拟定一次集团人才对口培养供需规划。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企业技术革新趋势,从小项目做起,从生产一线做起,以企业项目为核心,积极接受子项目或单个技术环节研究,以名师工作室为契机,实行项目导师制,带动学生共同开展实践研究并计量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