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恩格斯 阿斯佩恩
阿斯佩恩和埃斯林是多瑙河北岸的一个城鎭和一个村庄,在維也納的下方;前者距維也納約半里格[1],后者距維也納約两里格。这两个地方都位于多瑙河与多林的比贊貝尔格山之間的大片盛长牧草的馬尔希斐特平原上。1809年5月21日和22日,法軍与奧軍在这里进行了历时两天的激烈的会战,拿破侖皇帝初次受挫,被卡尔大公击敗而被迫退却,这两个地方从此便出名了。
战爭开始时,拿破侖率領大軍52經提罗耳溯音河和伊扎尔河而上,在埃克繆尔附近击敗了卡尔大公,然后以强攻夺取了累根斯堡,迫使卡尔大公在这里越过多瑙河退往波希米亚山脉,这样就占領了奧軍与奧地利首都之間的陣地。53然后,拿破侖派达武率兵4万以吸引这位奧国将軍的注意力,自己則順多瑙河而下,攻占了維也納。同时,他的助手欧仁·博阿尔奈和麦克唐納正从意大利經由达尔馬戚亚、克萊納,沿木尔河谷而上(在此处击潰了耶拉契奇),胜利挺进,准备同自己的总司令会师。卡尔大公在埃克繆尔战敗后,这时正緩緩沿多瑙河北岸而下,他希望能有机会进行一次成功的会战,以便在首都城下拯救帝国,因而率領軍队在洛鮑島和另一小島(这两个島把这一段多瑙河分成了4条河道)的上方,在比贊貝尔格占領了陣地。
率領10万軍队的卡尔大公时刻盼望他的弟弟約翰大公率領4万軍队前来会合。如果約翰大公能按照所得到的准确命令同科洛夫拉特在林茨会合,他的軍队便可增加到6万,幷且应当在拿破侖后方的最高地点,在他的主要交通綫上占領陣地。
拿破侖亲自率領8万做好战斗准备的精兵,其中包括皇家近卫軍和貝西埃尔的騎兵預备队,打算渡过多瑙河同卡尔大公会战,幷企图在他援兵到达前将他歼灭。为此,他下令在多瑙河的右岸和洛鮑島之間間用68条大船和9个大木筏,鋪上最坚固的材料架桥,而从洛鮑島到馬尔希斐特(即在阿斯佩思和埃斯林两居民点之間的地方)則架設較为輕便的浮桥;21日晨,他开始全力以赴地、周密地組織部队渡河。奧軍司令官从高处的陣地上看見法軍行动輕率:皇帝使自己龐大的軍队从唯一的一座桥上通过湍急的大河,因此各兵种只能依次緩慢地通过狹长的桥,騎兵过河已感困难,炮兵則更加困难了;一旦軍队被迫退却,这座桥就未必能够拯救他們。他看到这一点后,立即决定利用这一时机,趁法軍的一半兵力还在忙于渡河或者仍在南岸时,就消灭已渡到北岸的另一半法軍。这位大公命令在上游的部队的指揮官科洛夫拉特、諾德曼等准备好船只,装上重物和纵火物,以便在适当的时机破坏桥梁,同时他把自己的主力隐蔽起来,命令騎兵和前哨佯作抵抗,然后在馬森納率領的法軍进攻时实行退却。到12时,敌人已相当深入——4万多法軍已渡到北岸,——卡尔大公可以夺取主动权了。这时,他率領8万人,其中包括14 000名精銳騎兵和288門火炮,从多林的比贊貝尔格山下来,以拿破侖两翼的两个居民点——阿斯佩恩和埃斯林为主要攻击目标,冲向敌人;这两个据点之間的中央地区、石质建筑物、筑有圍墙的花园和許多栅栏,被强大的奧軍炮队占領,它們主要由騎兵掩护,而霍亨索倫的步兵則作为預备队留在后方。在奧軍进行翼側攻击时,两翼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战斗,攻击的猛烈和防御的頑强在战史上几乎都是沒有前例的。两个居民点几度易手,而奧軍炮兵則大量地杀伤了法軍,以致拿破侖命令騎兵发起总攻,企图夺取奧軍的火炮。法軍优秀的近卫胸甲騎兵以自己素有的勇猛和大胆精神进攻幷击退了奧軍騎兵。如果奧軍不是迅速把火炮撤走,不是把步兵編成方队(这种方队像以后在滑铁卢会战54中一样,粉碎了一切要突破它們这种无法攻破的队形的企图),那末火炮就可能被法軍繳获了。最后,方队击敗了騎兵,使他們遭到惨重的損失,狼狽不堪地退回自己的陣綫。这时,阿斯佩恩已为奧軍攻克;尽管法軍胸甲騎兵是那样英勇,不怕牺牲,在人数愈来愈少的情况下仍反复攻击,孤軍阻止敌人突破陣綫,但是奧軍的中央仍然逐漸地、但不可阻擋地向前挺进。
黑夜使战斗暫时停止了。可是法軍在这次决战中已遭到了明显的失敗,左翼已被迂迴,中央几乎被击退到了桥头;右翼的埃斯林,由于朗恩的英勇頑强,虽然还沒有失守,但已被奧軍包圍,而这些奧軍就在法軍的尸体之間倚枪打盹,准备一到拂曉就再次进攻。

阿斯佩恩会战(1809年5月21-22日)
可是,这一整夜,生力軍不断地过桥到达馬尔希斐特,因此到拂曉时,除去第一日战斗的全部損失外,拿破侖还整整拥有7万人,而已經开始渡河的由达武指揮的3万人还不計在内。会战一开始,又恢复了对两个爭夺中的居民点的攻击;埃斯林为奧軍攻克,而阿斯佩恩則重新被法軍占領。这一整天,两个居民点成了决斗的場所,双方都用刺刀冲杀,两地反复易手,但最后还是被奧軍占領了,他們在傍晚时把炮兵調到这两个居民点,对法軍的后方进行交叉射击。但是在这場血战中,拿破侖依靠强大的援兵摆脫了守势,采取了自己慣用的战法——对敌軍中央进行歼灭性的攻击。他派朗恩和烏迪諾率領一支拥有2万多步兵、前有200門火炮、后有大量騎兵的龐大纵队,直扑奧軍的中央,即霍亨索倫的左翼和罗森堡的右翼之間的、看来是他們战綫的最弱的部分。起初,这次来势凶猛的攻击似乎已完全成功;奧軍的防綫已被突破,在霍亨索倫和罗森堡的部队之間已經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缺口,法軍的騎兵凶猛地冲入了这个缺口,打开了一条深入后方直到罗伊斯公爵預备队陣地的道路;到处傳說奧軍敗局已定,但卡尔大公却能够沉着应变:預备队的擲彈兵兼程赶往突破口,排成棋盘形配置的許多方队;随擲彈兵之后疾馳而来的是利希頓施坦公爵的大量龙騎兵,这位勇敢的公爵手持察赫团旗,恢复了态势。
朗恩的强大纵队不能继續前进,于是停下来开始同方队进行互射,但是由于无法展开,所以被炮队从相当于火枪射程一半的距离上进行的集中射击击潰了。他的騎兵攻击方队,向刺刀硬冲,沒有成功;任何一个方队都沒有动搖,沒有被击破。最后,奧軍預备队的龙騎兵呐喊着向法軍的胸甲騎兵攻击,击潰了他們,迫使他們慌乱地奔向自己的步兵,終于使全軍都陷于混乱之中。霍亨索倫在击退攻击之后,立即率領6个匈牙利擲彈兵团在中央的右方突破了法軍的陣綫,攻占了直到埃斯林后方的整个地区,这时埃斯林和阿斯佩恩已被奧軍最后攻占。当奧軍中央不顾向洛鮑島全面退却的法軍的奋勇抵抗而胜利前进的时候,奧軍炮队也从这两个居民点对桥进行了歼灭性的交叉射击,每一发炮彈都杀伤了大群密集的人馬。
法軍除遭到了以上这一切災难外,連接洛鮑島和南岸的桥这时也被奧軍的纵火船和木筏破坏了,因而暫时失去了从該島后撤的一切可能。尽管如此,法軍的后卫仍然非常坚定地战斗到半夜,抵擋奧軍,直到法軍最后一批部队撤离战場退到島上,直到奧軍炮队停止了轰击,而被这史无前例的、光荣的一天的紧張战斗弄得疲憊不堪的炮兵在火炮旁入睡时为止。
法軍有7 000人被胜利者埋葬在战場上,有29 793名伤兵和俘虏被送往維也納。朗恩和圣伊雷尔受了致命的重伤,几天后便死去了。奧軍战死的高級軍官87人,兵土4 200人;負伤的16 300人。可是这次在首都城下、而且几乎就在首都的視界以内所取得的胜利却是一次全面的胜利;敌人惨遭挫敗,士气沮丧,被圍在洛鮑島那一小块地方。假如約翰大公能按照命令的要求,在法軍于阿斯佩恩潰敗后的第二日早晨率領6万生力軍赶到法軍的后方,那末結果怎样就不难断言了。
可是拿破侖的末日还沒有到来,各国人民还要忍受四年苦难,直到这个軍事巨人在萊比場55和滑铁卢的战場上最后倒下来的时候,才重新获得了自由。
弗·恩格斯写于1857年7月14日和8月10日之間
載于“美国新百科全书”1858年版第2卷
原文是英文
俄文譯自“美国新百科全书”
[1]1里格等于4.83公里。——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