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恩格斯 布里西亚
布里西亚——倫巴第的一个省,北面与貝尔加莫和提罗耳接壤,西面是維罗那和曼都亚,南面是克雷莫納,东面是洛迪和貝尔加莫。面积1 300平方英里;人口35万人。土壤肥沃,适宜于发展最精細的生产部門。主要的經济部門之一是养蚕业,它每年提供100万磅生絲;有27家絲織厂,1046家紡絲工場。每年能剪优质羊毛約7万磅,毛紡厂不下45家,生产毛織品和棉織品的工厂40家,呢絨工厂13家,制造金器、銀器和靑銅器的企业27家,制造小五金和瓷器的企业12家,印刷所7家,炼鋼厂和其他金屬冶炼厂137家(布里西亚的鋼世界聞名),生产火器和其他武器的工厂77家,由于这些武器质量优良,布里西亚在早先被称为L'Armata〔兵工厂〕。油类、干酪、小麦、玉蜀黍、干草、亚麻、栗子、植物油和酒是补充的收入来源。該省的貿易主要集中在与它同名的省会。
布里西亚城(古代的布里克西亚)人口有4万,位于美拉河畔和加尔查河畔的一座不高的山的山麓。山頂上的設防城堡旧时称为“倫巴第之鷹”。这是一个建設得很好的、可爱的和热閙的城市,它因許多噴泉而著名:在街道和广場上的噴泉不下72处,此外在私人住宅内的噴泉有几百处。在古老的大敎堂和其他敎堂内有偉大的意大利艺术大师繪制的丰富多采的壁画。新的大敎堂(Duomo Nuovo)奠基于1604年,但是圓頂建筑到1825年才竣工。圣阿夫腊敎堂的主要装飾物是提香的“不守妇道的女人”[1]。共有20多个敎堂,而且所有这些敎堂都以自己的艺术宝藏聞名。著名的公共建筑物有韦基亚广場上的供市政机关用的迴廊宮;这个建筑物的美丽的正面遭到1849年4月炮火的严重損坏。托西宮是由托西伯爵捐献給該城市的,宮中收藏了許多名画,其中有拉斐尔的著名作品“救世主”。阿韦罗耳迪宮、費納罗利宮、勒基宮、馬丁南果宮和其他宮殿的繪画陈列館也都以自己的艺术珍品而馳名。在剧院大街上,所有房子第二层的正面都装飾着圣經、神話和历史題材的色彩画。十八世紀中叶由魁里尼紅衣主敎創办的魁里尼图书館藏有8万多册图书,此外还有大量收藏的珍貴手稿和古物。布里西亚的独一无二的古迹是墓地(Campo Santo)——这是意大利最美丽的墓地;它在1810年建成,它的正面是半圓形的空地,四周是坟墓和柏树。布里西亚城是省的行政中心和敎区的中心,同时是商务法院和其他司法机关的所在地。在那里还有各种慈善机关、正敎中学、两所文科中学、一所普通中学、植物园、古物博物館和自然历史博物館、农业协会、几所高等学校、音乐館(意大利最古老的音乐館之一)、賭博場、富丽堂皇的剧院,在城外有每年集市(最热閙和快乐的时期)临时作为演艺場使用的寬广場地。布里西亚的周报叫“布里西亚省报”。布里西亚的近郊于1822年发掘出大理石砌造的古罗馬的寺院。布里西亚有铁路通向維罗那和意大利其他城市。
有人认为布里西亚城是由伊特刺斯坎人建造的。在罗馬帝国崩潰以后,遭到了哥达人的洗劫,最后落入法兰克人的手中。奧托大帝授与該城以帝国自由城市的特权,但是敎皇党人和保皇党人272之間的斗爭使这个城市遭到許多災难。某一时候它受維罗那的統治者的控制,但是在1339年为米兰人所統治。1426年它被卡尔馬尼約拉攻占,1438年被皮欽尼諾包圍,1509年投降了法国人,1512年被威尼斯将軍格里蒂占領,但是最后被加斯頓·德·富瓦解放。布里西亚在十六世紀还遭到了三次圍攻,它一直受威尼斯統治,直到这个共和国崩潰273为止。在拿破侖时期,布里西亚是美拉省省会。在1849年革命时期,布里西亚的居民举行武装起义,反对从1814年起統治他們的奧地利政权。1849年3月30日,海瑙将軍炮轰这个城市;該城支持到4月2日中午,为了免遭毁灭而被迫投降幷付出120万美元的贖金。
弗·恩格斯写于1858年2月24日左右
載于“美国新百科全书”1858年版第3卷
原文是英文
俄文譯自“美国新百科全书”
俄譯文第一次发表
[1]这幅画的比較流行的名称是“基督和有罪的女人”。——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