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恩格斯 海軍325

弗·恩格斯 海軍 325

海軍——一个国君或国家所拥有的軍舰的总称。古代各国海軍虽然往往有很多船只,但是在船只的大小、动力和进攻力方面則根本不能同現代海軍相比。腓尼基、迦太基、希腊和罗馬的海船是一种不能在風暴天气里航行的平底船;海上風暴对于它們是一种致命的威胁;它們只能沿海岸緩慢行駛,夜間則停泊在小港灣或海灣内。对于这种船說来,橫渡希腊与意大利之間的或非洲与西西里之間的海面是一桩危險的事情。这种船承受不住我們現代軍舰常用的那种帆的重压,因此仅备有小帆,它們依靠桨的力量只能緩慢地航行。当时还沒有发明罗盘,还不知道經緯度,在航行中唯一的向导是岸标和北极星。进攻手段的效能也很差。弓箭、梭鏢、笨重的弩炮和彈射器是仅有的能用于远距离作战的武器。在海上,在两只交战的軍舰直接接触以前,是不可能給敌方以任何严重的損伤的。因此海战只有两种可能的方法:或者是冲向敌舰,用舰头坚硬的铁尖猛撞敌舰的舷,将它击沉;或者是舷幷舷靠攏敌舰,将它鈎住幷立刻和它进行接舷战。自从第一次布匿战爭結束了迦太基的海上霸权326以后,古代史上就再也找不到具有絲毫硏究价値的海战了,而罗馬統治权的建立,很快就消除了以后在地中海发生任何海战的可能。

我們現代海軍眞正的誕生地是北海。大約在大批的中欧条頓族人起来为打倒腐敗的罗馬帝国、复兴西欧而斗爭的时候,他們在北海沿岸的同伙——弗里西安人、薩克森人、盎格魯人、丹麦人和斯堪的那維亚人——开始了航海。他們的船是一种稳定的、坚固的海船,龙骨凸起,两端尖削,他們在这种船上大都只使用帆,幷且不怕在波濤汹涌的北海上受到風暴的突然襲击。盎格魯人和薩克森人就是乘这种船从易北河和埃德尔河的河口航行到不列顚的海岸,而諾曼人則乘这种船进行了海盜式的探險,东面到达了君士坦丁堡,西面到达了美洲。这种敢于橫渡大西洋的船只的建成,在航海业中引起了全面的革命,因此还在中世紀結束以前,在欧洲所有沿海地区就都采用新式尖底海船了。諾曼人航海时所使用的船大槪不太大;排水量无論如何不超过100吨,有一根或者最多两根張着纵帆的桅杆。

在一个长时期内,无論是造船业还是航海业看来都沒有变化;在整个中世紀内,使用的船只都不大,諾曼人和弗里西安人所固有的那种胆气也消失了。所有的改进都是意大利人和葡萄牙人做出的,他們成了当时最勇敢的航海者。葡萄牙人开辟了去印度的航綫,两个在外国服务的意大利人哥倫布和卡博特則继諾曼人萊夫之后最先橫渡了大西洋。远涉重洋的旅行成为当时必需的事情,而这就要求有大型的船只。同时,由于需要給軍舰甚至商船装备重炮,也要求增大船只的尺寸和吨位。常备陆軍产生的原因,也同样成为常备海軍产生的原因,而且只有从这时起,我們才能談到眞正的海軍。这时展現在一切海洋国家面前的殖民事业的时代,也就是建立龐大的海軍来保护剛剛开辟的殖民地以及与殖民地的貿易的时代。从此便开始了一个海战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頻繁、海軍武器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有成效的时期。

亨利七世奠定了不列顚海軍的基础,他建造了第一艘軍舰,名为“偉大的哈利号”。亨利七世的继承者[1]創立了归国家所有的正規的常备海軍,其中最大的軍舰命名为“上帝的亨利号”。这是到那时为止所建造的一切軍舰中最大的軍舰,它有80門火炮:一部分配置在两层普通的連續的火炮甲板上,一部分配置在舰首和舰尾的补助平台甲板上。这艘軍舰有4根桅杆,它的吨位約为1 000到1 500吨。到亨利八世逝世的时候,整个不列顚海軍大約有50艘帆船,排水量共計为12 000吨,乘員为8 000名(包括水兵和海軍陆战队)。这个时期的大型軍舰都很笨重,前甲板和后甲板很高,也就是說舰首和舰尾的上层建筑很高,因此軍舰很不稳定。我們有資料考证的第二艘大軍舰是“海上霸王号”,后来称为“英王号”,它建成于1637年,这是我們掌握有近乎完全确凿的武器装备資料的第一艘軍舰。它有三层連續甲板、前甲板、后半部甲板、中后部甲板、后甲板和舰尾指揮室;下甲板上有30門四十二磅和三十二磅炮;中甲板上有30門十八磅和九磅炮;上甲板上有26門大槪是六磅和三磅的輕炮。此外,它还有20門追击炮,在前甲板和后半部甲板上还有26門火炮,但在内河执行一般任务时舰上的炮减为100門,因为携带全部火炮可能使軍舰負担过重。关于小型战船,我們的資料是极端缺乏的。

1651年,軍舰分为6級。但是,此外还有許多种不列等級的舰船,如三桅橫帆船、囤船,稍后还有炮船、纵火船和座艇。据一份关于1677年整个英国海軍舰船的統計材料所載,最大的一艘一級三层甲板舰装备有26門四十二磅炮、28門二十四磅炮、28門九磅炮、14門六磅炮以及4門三磅炮;最小的两层甲板舰(五級)装备有18門十八磅炮、8門六磅炮、4門四磅炮,即共計30門火炮。整个海軍由129艘舰船組成。1714年海軍共有舰船198艘,1727年共有178艘,1744年共有128艘。此后,随着船数的增多,舰船的尺寸也在增大,而随着吨位的增加,武器装备的重量也在增加。

第一艘相当于我們現代巡航舰的英国軍舰,是罗伯特·达德利爵士早在十六世紀末建造的。但是过了整整80年以后,这种首先在南欧各国出現的軍舰才被英国海軍广泛采用。有一个时期,英国人对于巡航舰高速性的意义认識不足。不列顚軍舰装备的火炮总是太多,因此舰上的底层炮門仅高出水面3英尺,在暴風雨的天气里是无法打开的。此外,武器装备过重,使軍舰的航海性能也大为降低。西班牙人和法国人在保持同样数量火炮的条件下,却增大了軍舰的排水量,因此他們的軍舰能够装备口徑更大的火炮,能携带更多的儲备品,而且还具有更大的浮力和高速性。十八世紀上半叶排水量約为710吨的英国巡航舰,有44門九磅到十二磅的炮和几門十八磅炮。到1780年建成了排水量为946吨的巡航舰,装备有火炮38門(大部分是十八磅的)。从这里我們可以看到明显的改进。在这一时期武器装备与英国軍舰相同的法国巡航舰,排水量平均多100吨。大約在同一时期内(十八世紀中叶),較小的軍舰开始比較明确地像現在这样区分为:輕巡航舰、两桅橫帆船、小型两桅船和纵帆船。

1779年发明了一种新式火炮(大槪是英国将軍梅耳維耳发明的),这就使大多数国家的海軍的武器装备起了很大变化。这是一种炮身很短的大口徑炮,类似榴彈炮,但它是用来以小量装药在近距离上发射实心彈的。这种炮最初由苏格兰卡倫铁业公司制成,所以叫卡倫炮。这种炮的齐射在远距离射击时是无效的,但在抵近射击时对于敌舰的木质部分可造成极严重的破坏。这种炮的炮彈由于飞行速度較小(装药量少),能造成較大的彈孔,更加严重得多地破坏船只的木质部分,造成許多特別危險的裂縫。同时由于这种炮比較輕便,就能比較容易地将几門这样的炮配置在軍舰的后甲板、中后部甲板和前甲板上。到1781年,英国海軍中已有429艘軍舰除普通火炮外还装备了6—10門卡倫炮。我們在閱讀法国战爭和美国战爭时期的海战报吿时,应当注意到英国人从来沒有把卡倫炮計算在軍舰火炮数目之内,例如不列顚巡航舰通常有36門炮,但如果把舰上的卡倫炮包括进去,它实际上就有42門以至更多的火炮。在与革命的法国作战时,英国軍舰由于使用卡倫炮,在全舷齐射时所发射的炮彈的重量占优势,这就使得英国人在近距离进行的战斗中获得多次胜利。但卡倫炮毕竟只是临时用来加强80年前就已存在的那种較小型軍舰的战斗力的一种武器而已。各級軍舰的尺寸一經增大,便开始不用卡倫炮了,目前这种炮大都已被其他型式的火炮所代替。

在軍舰結构方面,法国人和西班牙人大大超过了英国人。他們的軍舰比不列顚軍舰大,外形也比較美观;他們的巡航舰在尺寸和航海性能方面特別优于英国巡航舰。許多年来,英国巡航舰都是仿照1782年繳获的法国“赫柏号”巡航舰建造的。随着軍舰长度的增加,舰首和舰尾的高大的上层建筑——前甲板、后甲板和中后部甲板——縮小了,因而提高了軍舰的航海性能。这样,軍舰就逐步具备了現代軍舰那种比較美观的外形和高速性。在这种比較大的軍舰上,人們不是去增加火炮的数目,而是去加大每一門火炮的口徑、重量和长度,以便能使用全装药和达到最大的直射距离,这样就能在远距离上开火。二十四磅以下的小口徑炮在大軍舰上已經絕迹。而其余火炮的口徑也被簡化,每艘舰上不超过两种口徑,最多三种口徑。因为战列舰的下甲板最为坚固,所以配置有口徑与上甲板上的相同、但更长更重的火炮,以保证至少有一层火炮能够向尽可能远的距离射击。

約在1820年,法国将軍佩克桑有一項对于海軍的武器装备具有很大意义的发明。他設計了一种炮尾部有狹小药室的大口徑火炮,幷开始用这种“发射爆炸彈的加农炮”(canons obusiers)以小射角发射空心彈。虽然在德国早已有人以二十四磅甚至十二磅短管炮使用爆炸彈对筑城工事进行过平射,但到当时为止还只有岸防炮台的榴彈炮用空心彈射击过軍舰。拿破侖非常了解爆炸彈命中軍舰木舷时的破坏作用,因此他在布倫給准备用来征討英国的大部分炮舰装备了榴彈炮,幷且确定了一条規則,即应当用命中后才爆炸的炮彈来射击軍舰。这时,佩克桑的发射爆炸彈的加农炮的出現,就使軍舰能装备这样一种火炮,这种火炮以最低伸的彈道发射爆炸彈,因而能在舰对舰的海战中使用,幷能保证与发射实心彈的旧式火炮相同的命中率。新式火炮不久就被各国海軍用作武器,經过各种改进之后,現在已經成为所有大型軍舰武器装备中的重要部分。

这以后不久,有人开始尝試把蒸汽发动机运用到軍舰上,就像富尔頓把它装在商船上一样。从内河輪船发展到近海輪船幷逐漸发展到远洋輪船的过程是緩慢的,蒸汽軍舰的发展也同样緩慢。这是因为当时只有明輪蒸汽舰的緣故。明輪和一部分机器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只要命中一彈,就不能再用;它們占去了舰上的大部分位置;此外,机器、明輪和煤的重量使舰船的容量大大减小,以致根本談不到給它們装备大量长管重炮的問題。因此明輪蒸汽舰无論如何不能成为战列舰,但是它的航速快的优点,使它能够同通常在敌人翼側活动以获得战果或掩护退却的巡航舰嫓美。目前巡航舰的尺寸和武器装备,正好使海軍能大胆地使用它独立巡航,同时它的优良的航海性能又使它能够及时退出众寡不敌的战斗。任何巡航舰的航海性能都远远不如蒸汽舰,不过蒸汽舰沒有良好的武器装备,就不可能完成自己的使命。蒸汽舰根本无力同巡航舰进行正規的舷炮战;蒸汽舰上的地方不够,它的火炮必然常常比帆力巡航舰的火炮少。这里比任何地方都适于使用发射爆炸彈的加农炮。蒸汽巡航舰上所减少的火炮数目,可以从发射爆炸彈的加农炮的口徑和所发射的炮彈的重量方面得到弥补。起初这种炮只用来发射爆炸彈,但不久前已开始把它們(特別是舰首和舰尾的追击炮)造得这样重,以致在使用全装药时可以把实心彈发射到很远的距离。此外,由于火炮数量减少,就可以在甲板上設置旋轉平台和敷設滑勒,使全部或大部分火炮能够移动,以便向任何方向射击。依靠这一点,蒸汽巡航舰的进攻力几乎增加一倍;20門火炮的蒸汽巡航舰可以使用上的火炮数量,至少与装备有40門火炮但每舷只有18門火炮的帆力巡航舰可以使用上的火炮数量相等。因此現代大型明輪蒸汽巡航舰是威力最大的軍舰之一。它在火炮口徑和射程方面的优势,以及它的速度,使它能在帆力舰很难給予任何有效还击的距离上杀伤对方;同时当加速发展会战对它有利时,它还可以利用它发射的炮彈的重量所造成的那种破坏力来做到这一点。明輪蒸汽舰的缺点仍然是:全部发动机暴露在敌人直接瞄准火力之下,成为一个很大的目标。

对于那些較小的舰船,如輕巡航舰、偵察船以及其他一些在海战中虽然不起什么作用但在整个战局过程中則有很大用处的輕便船只,蒸汽的巨大优越性立即就被承认了,因此大多数国家的海軍都根据需要建造了大量的这一类的明輪船。运輸船只的情形也是如此。在运送陆战队登陆时,輪船不但能够把航海时間縮短到最低限度,幷且使人們能够几乎絕对准确地計算出到达指定地点的时間。运送軍队的工作大为簡便了,而如果考虑到每个海洋国家都有大量蒸汽商船在必要时可作为运輸船只使用,情况就更是如此。正是根据这些理由,茹安維尔亲王在他的一本著名的抨击性小册子327中說:蒸汽在海战条件方面引起的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法国攻入英国,已不再是不可能的了。但是,只要担負决定性行动的軍舰即战列舰还仅仅是些帆力舰,那末蒸汽的利用就不可能使进行大規模海战的条件发生重大变化。

随着螺旋推进器的发明,就有了一种必然使海战发生根本变革幷且使所有的軍舰变为蒸汽舰的手段。但是,在发明螺旋推进器以后过了整整13年,才在这方面迈出了第一步。在新式軍舰設計和建造方面一貫走在英国人前面的法国人,首先迈出了这一步。1849年,法国工程师杜毕伊·德·洛姆終于建造了第一艘螺旋推进器战列舰——装备有功率为600匹馬力的发动机和100門火炮的“拿破侖号”。这艘軍舰不完全依靠蒸汽的力量;螺旋推进器和明輪不同,它使軍舰能够保持帆力舰的整个形状和索具,幷且能够随心所欲地只利用蒸汽或只利用帆力或者同时利用二者来航行。因此,这种軍舰随时能够利用帆来节省用煤,以备急需;所以它对加煤站的依賴性比旧的明輪蒸汽舰要小得多。由于它同时还使用帆,幷且由于它的蒸汽发动机的功率还太小,不能使它达到相当于明輪蒸汽舰的速度,所以“拿破侖号”和其他同类的軍舰都被称为輔助蒸汽舰。但是,此后即建成了拥有功率相当强大的蒸汽发动机的战列舰,这种发动机使軍舰能够以螺旋推进器所能造成的最大速度航行。鉴于“拿破侖号”的成功,法国和英国不久就开始建造螺旋推进器战列舰。俄国战爭[2]又进一步推动了軍舰建造业的这种根本性的改革。当人們已經知道給大部分造得很好的战列舰装上螺旋推进器和机器幷不特別困难时,把一切軍舰变为蒸汽舰就只是一个时間問題。現在,任何一个海上强国都不想建造大型帆力舰了。几乎所有新建造的軍舰都是螺旋推进器蒸汽舰,只有少数还需用于某种目的的明輪蒸汽舰例外。而到1870年,帆力舰就差不多像今天手搖紡車和滑膛枪那样过时了。

由于克里木战爭的需要,出現了两种新式軍舰。第一种是蒸汽炮艇或臼炮艇,它最初是英国人为了准备攻击喀琅施塔得而建造的。这是一种小船,吃水4—7英尺,装备1—2門远射程重炮或1門重臼炮;炮艇主要在航行困难的淺水中使用,臼炮艇則在远距离轰击筑有工事的海軍兵工厂时使用。这种舰艇能极好地完成它們的使命,在未来海战中无疑将起重要的作用。斯維阿波尔格战斗表明,臼炮艇使舰队获得过去从未有过的那种对要塞轰击而不致遭到还击的能力,因而完全改变了舰队和要塞之間攻防力量的对比。在3 000碼的距离上,臼炮艇可以破坏像一个城市这样大的目标,而它們本身則由于面积小而十分安全。在相反的場合,炮艇在岸防炮台的配合下也能加强防御,幷为进行海战提供至今还十分缺乏的、可作为先驅舰的輕便舰艇。

第二种是炮彈穿不透的装甲浮动炮台,它最初是法国人为了攻击岸防工事而建造的。这种浮动炮台只在金布恩附近試用过328,即便是用来对付这个小要塞的不坚固的胸墙和生銹的火炮,也沒有获得特別大的战果。可是,看来法国人对它很滿意,所以此后还是继續試制装甲舰。他們建造了一种炮艇,在其前甲板上設置了一道炮彈穿不透的特別的鋼质护板,用以掩护火炮和炮手。但是,如果說浮动炮台尙且笨重不灵,需要拖曳,那末这种炮艇就經常由于船头下沉而根本不适于航行。然而法国人还是建造了一艘包着鋼板的蒸汽巡航舰“光荣号”。据說,这艘軍舰是炮彈穿不透的,行駛很快,幷且完全經得起風浪的襲击。关于这种炮彈穿不透的巡航舰在海战中可能引起的变革有一种最夸大的說法。有人声称,战列舰已經过时,大規模海战的結局已轉而由这种装备有一个炮台的、周圍裹着炮彈穿不透的装甲的巡航舰来决定了;这种巡航舰好像是任何一艘木质三层甲板舰都敌不过的。这里不是討論这些問題的地方,但我們可以指出,設計一种足以穿透铁甲或鋼甲的威力强大的綫膛炮幷把它装置在軍舰上,比起建造包着很厚的金屬板以抵御这种火炮的实心彈或爆炸彈的舰船来,要容易得多。至于“光荣号”,我們毕竟还沒有确实知道它是否經得起風浪;据說,由于它不能装載足够的煤,所以在海上依靠蒸汽航行的时間不能超过三天。它的不列顚对手“勇士号”的能力如何,我們还不了解。毫无疑問,在縮减武器和儲煤量幷且改变舰船构造之后,是可以造成一种完全不怕远距离和中距离射来的炮彈、同时又能很好发揮輪船优点的軍舰的。但是,在炮兵学进步如此迅速的时代,今后是否应当建造这一类軍舰,是很値得怀疑的。

目前由于綫膛炮的使用而在炮兵中发生的变革对于海战的影响,看来比装甲舰可能发生的影响要重大得多。每一門名副其实的綫膛炮,都能賦予远距离射击以这样大的精确性,以致原来海軍炮在这种距离上射击效果不大的情况,看来很快就将成为过去。此外,綫膛炮可以使用长炮彈和减装药,因此就能大大减小舷炮的口徑和重量,而如果保持原来的口徑,則可取得比以前大得多的效果。重56英担的三十二磅綫膛炮所使用的长炮彈,不但在重量方面,而且在侵彻力、射程和命中精度方面,都超过重113英担的10英寸滑膛炮的球形炮彈。如果装备綫膛炮,每艘軍舰的进攻力至少可增加两倍。同时,发明一种触及船舷即行爆炸的着发炮彈也有非常迫切的需要。球形炮彈旋轉不定,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因为当它命中目标时,它的着发引信不是經常处在应处的位置,所以不一定会爆炸。但是綫膛炮发射的长炮彈則圍繞纵軸旋轉,总是能够以彈头撞击目标,因此彈头信管上一个簡单的着发火帽就能使炮彈触及船舷即行爆炸。迄今所发明的任何一艘装甲軍舰,遭到两层甲板舰的舷炮用这种炮彈进行的两次齐射,恐怕是沒有不被击坏的,更不用說那些穿进炮門而在甲板之間爆炸的爆炸彈了。綫膛炮必然使那种适于使用卡倫炮的近距离战斗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过去;机动重新获得巨大的意义,而由于蒸汽使交战中的舰船不依賴于風向和水的流向,所以未来海战的战法就将更加接近于陆上会战的战法,幷且将服从陆上会战的战术原則。

現代海軍的軍舰分为不同的等級,从第一級起到第六級止。但因为这些等級可以任意更改,所以最好还是用普通的方法来給軍舰分类,即把它們分为:战列舰、巡航舰、輕巡航舰、两桅橫帆船、纵帆船等等。战列舰是最大的軍舰,其任务是在决战中組成战斗队形,幷依靠向敌舰发射的炮彈的总重量决定会战的結局。战列舰有三层甲板舰或两层甲板舰,換句話說,它們有三层或两层配置着火炮的掩蔽甲板。这些甲板称为下甲板、中甲板和主甲板(或上甲板)。上甲板的頂上起初只鋪有后甲板、中后部甲板和前甲板,而現在則鋪有从舰首到舰尾的連續露天甲板。这层露天甲板的各部分仍旧称为后甲板、中后部甲板和前甲板(舰中部的上层建筑部分,称为中前部甲板),幷且也配置有火炮,主要是卡倫炮。因此实际上两层甲板舰有三层火炮,而三层甲板舰則有四层火炮。最重的火炮当然配置在下甲板上。火炮配置的位置离水面越高,火炮的重量就越輕。各层甲板上火炮的口徑通常是一样的,因此要达到以上要求,就要把火炮本身的重量减輕,这样一来,上甲板上的火炮就只能使用减装药,当然也就只能进行近距离射击了。这方面唯一的例外是追击炮,这种炮配置在舰首和舰尾,即便是配置在前甲板或后甲板和中后部甲板上,也仍然具有最大限度的长度和重量,因为它們是用来进行最远距离的射击的。例如,英国战列舰的舰首炮和舰尾炮不是发射爆炸彈的8英寸和10英寸加农炮便是发射实心彈的五十六磅(口徑为7.7英寸)和六十八磅(口徑为8.13英寸)加农炮,其中一門装置在前甲板的旋轉平台上。英国海軍的一級軍舰上通常有舰尾炮6門,舰首炮5門。这种軍舰上其他的武器装备列于下表:

img

較小型的战列舰的武器装备依据相同的原則配备。为了比較起見,我們将法国一級軍舰上的武器装备也列举出来,即:下甲板上有三十磅长管炮32門;中甲板上有发射爆炸彈的八十磅加农炮4門,三十磅短管炮30門;上甲板上有发射爆炸彈的三十磅加农炮34門;前甲板、后甲板和中后部甲板上有发射爆炸彈的三十磅加农炮4門,三十磅卡倫炮16門;共計火炮120門。法国的发射爆炸彈的八十磅加农炮的口徑比英国8英寸炮的口徑大0.8英寸;发射爆炸彈的三十磅加农炮和发射实心彈的三十磅炮的口徑比英国三十二磅炮的口徑稍大一些,因此法国人在发射的炮彈的重量方面占优势。現在,最小的战列舰有72門炮;最大的巡航舰有61門炮。

巡航舰是只有一层配置着火炮的掩蔽甲板的軍舰,在这层甲板的頂上另有一层露天甲板(前甲板、后甲板和中后部甲板),在它上面也配置有火炮。英国海軍的巡航舰通常有下列的武器装备:火炮甲板上有火炮30門(或者全部是发射爆炸彈的加农炮,或者一部分是发射爆炸彈的加农炮,一部分是三十二磅长管炮);前甲板、后甲板和中后部甲板上有三十二磅短管炮30門;在舰首的旋轉平台上有重炮一門。因为巡航舰大都是单独行动,幷且常常和执行同样战斗任务的敌方巡航舰进行一个对一个的海战,所以大多数海洋国家都費了不小的力量使巡航舰造得尽可能又大又有威力。不論哪一級軍舰都沒有像巡航舰那样大量地增加吨位。由于美国要求建立一支花錢不多、但十分强大足以使人敬畏的海軍,它是第一个重視由大型巡航舰組成的舰队的巨大优越性的国家,它的这种舰队的每一艘巡航舰都将胜过其他国家用来对付它的任何一艘巡航舰。美国造船家在建造快速船只方面的长处也被利用起来了,在同英国的最近一次战爭(1812—1814年)中許多进行得很好的会战表明,这些美国巡航舰是多么可怕的敌人。虽然現在美国巡航舰同其他国家的巡航舰比較起来,大小上的差別已經不像30或40年以前那样悬殊了,但直到目前为止,它們仍然堪称同类軍舰中的典范。

次一級的軍舰叫做輕巡航舰。輕巡航舰只有一层配置在露天甲板上的火炮。但是这一級中較大的軍舰有前甲板、后甲板和中后部甲板(但在舰的中間部分沒有連續甲板連接在一起),上面还配置有几門火炮。因此这种輕巡航舰与80年前的那种高聳的两端还沒有用連續甲板連接起来的巡航舰几乎一样。这种輕巡航舰还是相当坚固的,在它的舰舷上可以装置与更大的軍舰上的火炮口徑相同的火炮。它也有三根桅杆,一律使用橫帆。較小的舰艇——两桅橫帆船、纵帆船——有多到20門少到6門火炮。这类舰艇上只有两根桅杆,两桅橫帆船使用橫帆,而纵帆船則使用纵帆。它們的火炮口徑必然比大軍舰上火炮的口徑小,通常不超过十八磅或二十四磅,有时則小到十二磅和九磅。进攻力这样小的軍舰是不可能派往会遇到严重抵抗的地方去的。在欧洲海面上,目前到处都开始用蒸汽舰来代替它們;只有在南美和中国等地的沿岸的海面上它們才眞正有用,因为在这些地方它們只会遇到弱小的敌人,它們的使命也只是用来升起海上强国的国旗而已。

以上談到的只是目前海軍中的武器装备,但是由于海軍綫膛炮的普遍使用,最近十年内軍舰的武器装备无疑在一切方面都将发生变化。

弗·恩格斯写于1860年11月22日左右

載于“美国新百科全书”1861年版第12卷

原文是英文

俄文譯自“美国新百科全书”

[1]亨利八世。——編者注

[2]1853—1856年克里木战爭。——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