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兵的复兴
在佛来米人的城市(当时世界主要的工业区),以及在瑞士的山区,初次出現了在步兵衰退数百年后重新堪称为步兵的軍队。法国騎士已抵抗不了比利时各城市的織布匠、織呢匠、首飾匠和皮匠,而勃是第和奧地利的貴族也抵不住瑞士的农民和牧民。在这里起主要作用的是良好的防御陣地和輕武器,此外,佛来米人还有許多火器,而瑞士人則利用当时重装騎士几乎不能到达的地形作战。瑞士人主要装备有旣便于刺击又便于砍杀、而且用来白刃格斗也不会觉得太长的短戟;后来他們也有了长矛、弩和火器。而在这以前的一次最有名的会战,即劳平会战(1339年)320中,他們除了石头以外沒有任何其他远战武器。他們很快就由險峻山地的小防御战轉入平原进攻战,同时采用了比較正規的战术。他們成纵深的方陣作战;护身器具是輕便的,通常只是前列和两側的兵士才有,沒有甲胃的兵士則配置在中央。然而,瑞士方陣始終由三个彼此不同的部分組成:前卫、主力和后卫,这就保证方陣具有更大的运动性和編成各种战术队形的可能性。瑞士人很快就成了利用地褶的能手,再加上火器的改进,因而他們能够抵擋騎兵的襲击;在对付装备有长矛的步兵方面,他們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攻入长矛林立的敌陣的方法,在攻入敌陣后,沉重的短戟就給他們造成巨大的优势,甚至在同披戴铁甲的兵士格斗时也是如此。他們很快就学会了用方队或十字队形,特別是在火炮和輕火器的支援下,击退騎兵的攻击。因此,当步兵剛剛又能做到这一点的时候,騎士的末日就快到了。
約在十五世紀中叶,各城市反对封建貴族的斗爭,到处都得到了当时較大的、統一的君主国国王的响应。結果,各君主国建立了雇佣軍队,一方面是为了鎭压这些貴族,同时也是为了实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除了瑞士人以外,德国人,紧接着欧洲大多数国家都开始豢养大批的雇佣兵。这些展佣兵是用自願报名的方法召募来的,他們不管是哪个民族,只要誰給的报酬最多,就給誰效劳。这些部队,在队形編成方面采用了与瑞士人相同的战术原則;他們主要装备长矛,幷以营为单位編成纵深同正面人数相等的大方队作战。但是他們的作战条件与防守山地的瑞士人不同;他們不仅要扼守防御陣地,而且要进攻,不仅要在丘陵地上,而且要在意大利和法国的平原上作战。不久,他們又面临着当时輕火器迅速改进的事实。这些情况引起了旧的瑞士战术的某些改变,改变的情况在各个民族中各不相同,但这一战术的基本特点在各民族中仍是相同的,即队形編为三个长纵队,其名称已經固定为前卫、主力、后卫或預备队,虽然实际上幷不經常如此。瑞士人的优势一直保持到帕維亚会战。就在这以前的一个时期,德国雇佣兵如果不是完全同瑞士軍队相等,那也是差不多同它相等了,而在会战以后,德国雇佣兵就被认为是欧洲的头等步兵。法国人因为他們的步兵一直不中用,在这时期曾极頑强地試图組織一支有战斗力的本民族的步兵,然而他們只是以皮卡尔第和加斯科尼两省的本地人組成了一支步兵。这一时期的意大利步兵根本不値一提。而西班牙人,由于岡薩洛·德·科尔多巴在对格拉納达的摩尔人的战爭321中最先采用了瑞士的战术和瑞士的武器,他們很快就获得了非常高的声誉,从十六世紀中叶起就被认为是欧洲最好的步兵。当时,意大利人以及步其后尘的法国人和德国人,都把矛的长度由10英尺增加到18英尺,而西班牙人却仍保存着比較方便的短矛,他們由于灵巧,在同持短劍和匕首的对手进行白刃战时,就成了可怕的敌人。西班牙人在西欧,至少在法国、意大利和尼德兰,直到十七世紀末都保持了这种声誉。
瑞士人根据以往的傳統而輕視护身器具,但十六世紀的长矛手却不贊同这种态度。一当各国軍队步兵的战斗素质日漸接近而形成了一种欧洲式的步兵,那种只将少数披戴胸甲和头盔的兵士配置在方陣四周的做法就不够合适了。如果說以前瑞士人认为这种方陣是牢不可破的,那末自从遇到了另一种足以与它相抗衡的方陣后,它就不再是牢不可破的了。在这种情况下,一套护身器具就具有一定的意义。只要它不太妨碍軍队的运动性,它就能使軍队具有决定性的优势。此外,西班牙人从来不对胸甲抱这种輕視态度,而且重視它們。这样,胸甲、头盔、护臂、护脛和护手又成为每个长矛手的一部分常备装具了。此外,还增加了一种劍,德国人的較短,瑞士人的較长;而有时还有匕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