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恩格斯 庫霍尔恩

弗·恩格斯 庫霍尔恩

庫霍尔恩(科霍尔恩),門諾,范,男爵——荷兰将軍和工程师;1641年生于弗里斯兰,1704年5月17日死于海牙。16岁升为上尉,在圍攻馬斯特里赫特时以及后来在塞涅弗、加塞尔、圣丹尼和弗略留斯等会战267中都立了战功。在战斗行动的間歇时期,他钻硏筑城学,目的是要使圍攻者和被圍者双方保持均势,因为他的同时代人沃邦所創立的新筑城法使被圍者占了很大的优势。他还在比較年輕的时候就已經成为工程师了,到了中年,他被公认为荷軍的工程部队的优秀軍官了。奧倫治亲王曾經答应授予他上校軍銜,但是由于亲王沒有注意履行自己的錯言,庫霍尔恩憤而辞职,打算去为法国效劳。然而根据亲王的命令,扣留了他的妻子和8个子女,作为他回国的人质。这就迫使他迅速回国,回国以后,他获得了原先答应給他的軍銜,以后又接連被提升为炮兵将軍,幷担任要塞工事总监,后来又担任弗兰德省省长。

庫霍尔恩的一生致力于加强尼德兰的防御手段。在1674年圍攻格腊韦时期,他发明幷首先采用了用榴彈射击的小口徑臼炮,即所称的庫霍尔恩炮,次年,他成功地渡过了麦士河,攻占了被认为有江河作可靠掩护的棱堡,从而受到了沃邦的贊場。在締結尼姆韦根和約268(1678年)以后,他着手进一步加固一系列已經設防的城市;尼姆韦根、布雷达、曼海姆(它的防御工事后来被夷平)和貝亨-沃普-素姆等地的工事都证明他的筑城法是有价値的。在这些要塞中,他认为貝亨-沃普-索姆是他的精心杰作,然而这个要塞經德·洛旺达耳元帅长期圍攻以后于1747年攻破。在1688—1691年战爭期間,他服現役。2691692年圍攻那慕尔,使他有机会把自己的筑城法同沃邦的筑城法作一番較量,因为那时这两个著名工程师正处在直接敌对的地位:庫霍尔恩保卫为防御城砦而构筑的工事,而沃邦竭力要攻破它。庫霍尔恩頑强地进行了防御,但是在他受了重伤之后,不得不向对手投降,他的对手心胸寬大地承认了他的勇敢和技能。庫霍尔恩后来参加了特拉尔巴赫、灵堡和列日的圍攻,1695年促使收复了那慕尔。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爭270时期,他接連地圍攻了文洛、斯提文斯威特、魯尔蒙特和列日,1703年,經过三天的重炮射击(被500門庫霍尔恩炮的榴彈火力所加强)攻占了萊茵河畔的波恩。随后他被調到荷兰的弗兰德,在那里他曾数度战胜法軍,幷指揮了对居伊的圍攻。这是他的最后一次軍事活动;在这以后不久患脑溢血去世,当时他正等待同馬尔波罗公爵商談新的作战計划。

庫霍尔恩最重要的著作“构筑要塞的新方法”271一书于1685年以对开本在呂伐登出版,被譯成好几种外国文字。他的設計最适合于构筑荷兰式的要塞或那些类似荷兰式的建立在仅仅高出水面几英尺的要塞。只要有可能,他在自己的工事周圍挖两道壕沟,外面的一道灌滿水,里面一道是干的而且寬度通常是125英尺左右;这条内壕是被圍者的屯兵場,而在某种情况下又是騎兵队伍的屯兵場。他的筑城法的理論原則(无論进攻或防御)就是用协同的密集火力去压倒分散的火力。庫霍尔恩作为一个軍事专家,人們指責他过于浪費人的生命;在这方面他不如爱惜人的沃邦。在为人方面,他直爽、正直和勇敢,憎恨阿諛奉承。他拒絕了某些外国政府对他提出的誘人的建議。英国国王查理二世賜給他騎士的称号。庫霍尔恩死后葬于弗里斯兰省斯内克附近的魏克耳,在那里为他树立了一个紀念碑。

弗·恩格斯写于1858年1月下半月—2月

載于“美国新百科全书”1859年版第5卷

原文是英文

俄文譯自“美国新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