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馬克思和弗·恩格斯 巴克萊-德-托利68

卡·馬克思和弗·恩格斯 巴克萊-德-托利 68

巴克萊-德-托利,米哈伊尔——俄国公爵和元帅;1759年生于利沃尼亚,1818年5月25日死于东普魯士印斯特堡。1769年未滿11岁时他就加入俄国軍队,在入伍的29年中,他参加了对土耳其人、瑞典人、波兰人的各次战爭,但在1798年以前他的軍銜一直是不高的。在1806年的战局中他立了功。1807年他率領俄国先头部队以非凡的英勇保卫了普略西什-埃劳69,在这座城市的街道、敎堂和墓地进行了长期抵抗,从此他便有了軍事上的声望。1808年他迫使瑞典人退到卡列里亚,1809年他当步兵上将,指揮12 000名俄軍携带火炮、彈药、粮食和輜重渡过了冰封的波的尼亚灣,从而在更大的規模上重复了查理-古斯达夫橫渡封冻的小貝耳特海峽的著名进軍。他占領了烏默欧,他的到来促进了酝酿中的反古斯达夫四世的政变,迫使瑞典人求和。701810年以后,他受命主管俄国陆軍部。

1812年他担任第一西方軍团司令。由他直接指揮的該軍团的主力,根据夸大的官方报道似乎有55万人,可是实际上只有104 000人,而駐扎在波罗的海沿岸和普魯特河之間的軍队总数不超过20万人。因此,俄軍的撤退在当时不是自由选擇而是絕对必要的問題(拿破侖在圣海倫島写的回忆录71中錯誤地认为最初的撤退計划出自巴克萊-德-托利之手,其实这个計划是普魯士将軍富尔远在俄法决裂以前就制定的72,而在宣战以后,貝尔納多特在亚历山大面前重新坚决主張实行这个計划)。巴克萊-德-托利的偉大功績在于,他不向荒謬的出战要求让步,不管这种要求来自俄軍普通兵士还是大本营;他撤退得十分巧妙,不断地把他的一部分部队投入战斗,使巴格拉齐昂公爵有可能同他会合,幷使契查哥夫海軍上将易于进攻敌人的后方。当他像在斯摩棱斯克所发生的情况73那样被迫进行会战的时候,他就占領一个不使会战成为决战的陣地。当撤退到离莫斯科不远的地方,已經不能避免决战的时候,他就在格查茨克附近选擇了一个坚固陣地74,这个陣地从正面攻击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只有繞行很长一段路程才能包抄。当庫图佐夫到来时,巴克萊-德-托利已把軍队部署好,由于俄軍将領們的傾軋和俄軍对于由外国人指揮神圣战爭的不滿,最高指揮权轉到庫图佐夫的手里。庫图佐夫故意使巴克萊-德-托利难堪,放棄了格查茨克陣地。这样,俄軍不得不在博罗迪諾附近的不利陣地应战。在8月26日这次会战[1]中,指揮右翼的巴克萊是唯一坚守陣地的将軍,他坚守到27日,从而掩护了俄軍的撤退,要不是他,俄軍就会全軍复沒。在从博罗迪諾向莫斯科方向撤退以后,正是巴克萊-德-托利再次警吿不要进行任何保卫神圣首都的无益尝試。

1813年战局期間,巴克萊于4月4日攻占托恩要塞,在科尼斯瓦尔塔附近击潰洛里斯頓;5月8日包岑会战失敗后,他掩护同盟国軍退却,取得格尔利茨会战的胜利,促使万当投降,幷且在萊比錫会战中立下战功。75在1814年战局期間,他已不指揮独立的兵团,他的活动主要在行政和外交方面,而不在軍事方面。他所直接控制的軍队紀律严明,这使他在法国居民中博得了极好的声誉。在拿破侖从厄尔巴島回来以后,他从波兰来得太晚沒有能够参加滑铁卢会战,但参加了第二次入侵法国。他在去卡尔斯巴德的航途中逝世。晚年受人誹謗,郁郁不乐。他无疑是亚历山大的优秀将領,他朴实、頑强、果断而又明智。

卡·馬克思和弗·恩格斯写于1857年9月10—15日

載于“美国新百科全书”1858年版第2卷

原文是英文

俄文譯自“美国新百科全书”

[1]按旧历;关于会战,見本卷第258—263頁。——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