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恩格斯 霰彈252

弗·恩格斯 霰彈 252

霰彈(case shot或canister shot)——装入圓柱形白铁彈壳中的一系列由鍛铁制成的球形彈丸。供野炮使用的彈丸通常是一层一层地装的,但大多数攻城炮和海軍炮使用的彈丸只是倒入圓筒,装滿以后把盖板焊接上。在圓筒底部和装药之間插放木彈座。彈丸的重量根据炮的类型和各国軍队規定的标准而有所不同。英国人在重型海軍炮上使用的是重量为8盎斯至3磅的彈丸;在九磅野炮上使用的是重量为1.5盎斯和5盎斯的彈丸;而且用这种炮发射一次,圓筒内需相应地装126顆彈丸和41顆彈丸,普魯士人装41顆彈丸,而且每一顆彈丸的重量为相应球形实心彈的重量的三十二分之一。法国人在1854年以前几乎也是采用这种装法;至于因装备发射爆炸彈的新式加农炮而在这方面可能引起变化的問題,我們現在还沒有什么可談的。攻城炮和要塞炮使用的球形彈丸有时装在突出于木彈座上的心軸周圍,它們或者像一串葡萄似的装在袋子里(因而有《grape shot》[1]之称),或者一层一层排均匀,中間用圓的木片或金屬片隔开,再整个套进帆布袋。

最新型的霰彈是球形霰彈,以它的发明人英国将軍施拉普奈尔的名字命名,称为施拉普奈尔爆炸彈。这种炮彈具有薄的生铁的彈壳(厚度为img英寸),中間带有膜片或隔椽。底部用來装置爆炸装药,上部装置鉛制球形枪彈。在炮彈中放有装滿精制起爆药的炮彈信管,这种起爆药能保证准时燃燒。为了不使球形彈丸移动,在彈丸之間的空隙处塡滿了特制药剂。在野战中使用时,把炮彈信管截断成射程所需要的那样大小,再装入炮彈中。信管的起爆药在离敌人50—70碼的地方燒完,炮彈随即爆炸,而向敌人那边散射彈丸恰好是在发射普通霰彈时炮彈爆炸的地方。現在在某些国家的軍队中,炮彈信管作用的精确度非常高,因此这种新炮彈使炮手可以在过去只有使用球形实心彈才能达到的距离上进行霰彈射击而取得預期的效果。普通霰彈在200碼以内的距离上具有最大的威力,但在500碼以内的距离上也可以使用;在近距离上用它对付以橫队进攻的步兵或騎兵,它的杀伤作用极大;但用它对付散兵綫,效果很小;对付纵队用得更多的是球形实心彈。至于球形霰彈,它在600至1 400碼的距离上效果最大,如果有适当的射角和长的炮彈信管,那末即使在更远的距离上也能奏效。因为球形霰彈在敌人附近爆炸,它向敌人猛烈散射的彈丸的密集度很大,所以可以用它来有效地对付几乎除了散兵綫以外的所有战斗队形。球形霰彈出現以后,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軍队都采用了它,因为其中每一个国家都发明了自己特有的炮彈信管的起爆药,而沒有起爆药就不可能使用球形霰彈。在欧洲强国中只有法国还沒有掌握这一細部。但是今后的試驗(或者僥幸成功,或者通过收买),毫无疑問会使这个强国掌握这一秘密的。

弗·恩格斯写于1858年1月21日左右

載于“美国新百科全书”1859年版第4卷

原文是英文

俄文譯自“美国新百科全书”

俄譯文第一次发表

[1]《grape》——“一串葡萄”;《grape shot》——大霰彈,通常由9个球形彈丸組成的鏈式霰彈。——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