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馬克思和弗·恩格斯 貝 姆122
貝姆,約瑟夫——波兰将軍;1795年生于加里西亚的泰尔諾夫,1850年12月10日逝世。他一生极端仇恨俄国。在拿破侖的胜利和宣言喚起复兴波兰的信心的时代,貝姆进入华沙的陆軍幼年学校,幷在佩勒蒂埃将軍領导的炮兵学校受軍事敎育。他在炮兵学校毕业后,被任命为騎炮兵中尉,在1812年战局中,他在达武和麦克唐納部下当騎炮兵中尉;他因参加但澤保卫战123而获得荣誉軍团十字勛章,这个要塞失陷后,他回到了波兰。因为沙皇亚历山大假充波兰民族的热烈的同情者,改編了波兰軍队,貝姆于1815年加入波兰軍队当炮兵軍官;但是不久因同一个上級軍官决斗而被免职。后来他又被任命为华沙炮兵学校軍事学敎員,幷被提升为上尉。他使康格里弗火箭在波兰軍队中得到使用,幷把这方面的經驗写成一本书124,这本书最初用法文出版,后来譯成德文。他容易激怒,不願服从,从1820年到1825年曾几次被交付軍事法庭,被判处徒刑,釋放后,重又入獄,最后被押送到波兰的一个偏僻的村庄科茨克,在警察的严密监督下虚度岁月。在亚历山大死后,彼得堡的起义125使康斯坦丁对他无暇顾及时,他才脫离了波兰軍队。貝姆离开俄屬波兰后到了列姆堡,在一家大酿酒厂当經理,幷且写了一本关于酒精蒸餾法的书。
当1830年华沙爆发起义时,他参加了起义,几个月后他被提升为炮兵少校;1831年5月他参加沃斯特罗侖卡会战,他在同占优势的俄国炮队作战中表現出非凡的作战艺术和坚毅精神。126当波兰軍队对俄軍的攻击最后被击退,俄軍渡过那累夫河时,他勇敢地率領他的全部炮兵向前推进,以掩护波軍撤退。在这以后,貝姆升为上校,不久又升为将軍,幷且被任命为波兰炮兵司令。当俄軍强攻华沙时,他作战是很勇敢的,但作为一个指揮官,却犯了錯誤,沒有发揮他的40門炮的作用,使俄軍占領了主要防御地点沃利亚。华沙淪陷后,他带領殘余部队退到普魯士,他說服兵士不向普軍繳械,結果引起了当时称为菲紹会战的一次无謂的流血冲突。后来,他离开軍队,在德国組織了波兰流亡者救济委員会,以后他就到了巴黎。
他那異乎寻常的性格——爱好劳动和喜爱精密科学同强烈的事业心結合在一起——促使他心甘情願地去干冒險的事,而一旦遭受挫折就給他的敌人以可乘之机。例如,1833年他独自負責为唐·彼得魯招募波兰軍团127,但是沒有成功,当时有人指責他背叛;当他去布尔日招募波兰人加入他的軍团时,有一个对他失望的同胞向他开枪。1834年到1848年期間,他在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各地游历。
1848年,奧屬波兰一出現革命迹象,他就赶到列姆堡,10月14日又从那里去維也納。在維也納为加强防御工事和組織革命力量所做的一切,都是他个人的努力的結果。他所領导的維也納流动自卫軍128的出击于10月25日以潰逃而吿終,这使他不得不提出一系列严厉的指責;而回答他的是公开指控他叛变。这种指控尽管是完全荒謬的,但是性质十分严重,若不是惧怕波兰軍团暴动,他就有可能被送交軍事法庭。在他10月28日出色地保卫猎人街的大街垒以及維也納市議会和文迪施格雷茨公爵之間开始談判以后,他就躱藏起来。他的悄然失踪引起了人們更大的怀疑,这种怀疑从維也納一直跟踪他到佩斯,在佩斯,由于他向匈牙利政府提出不准組織特別的波兰軍团的合理建議,一个名叫科洛迭茨基的波兰人把他当做叛徒向他开枪,他負了重伤。
匈牙利政府委派貝姆指揮特兰西瓦尼亚战爭,但由他自己想办法招兵买馬来进行这次战爭。这次战爭是他軍事活动的一个最重要时期,而且显示了他的指揮艺术的独到之处。1848年12月底,貝姆开始进行第一个战役,他統率一支約有8 000人組成、装备很差幷由各种各样的人(未經訓练的馬扎尔新兵、洪韦德129、維也納的流亡者和一小部分波兰人)临时拼凑起来的队伍,这支混杂的軍队在特兰西瓦尼亚行进中又不断从塞克列人130、薩克森人、斯拉夫人和罗馬尼亚人那里得到补充。大約經过两个月时間,貝姆結束了这次战役,战胜了普赫納所率的2万名奧軍、恩格尔加尔特所率的6 000名俄国輔助部队以及烏尔班所率的强盜队伍。他迫使烏尔班逃到布柯維納,普赫納和恩格尔加尔特退到瓦拉几亚,于是占領了除一座小要塞卡尔斯堡以外的整个特兰西瓦尼亚。勇敢的突然襲击,大胆的机动,强行軍,以及由于他以身作則、巧妙地选擇隐蔽地段和在紧要关头一貫能够保证炮兵的支援而赢得他的部队对他的由衷的信任——所有这一切都表明他在第一个战役所进行的游击战和小規模的山地战中是第一流統帅,同时他还表現出他是一个善于迅速組織和訓练軍队的能手;可是,他滿足于初步的一般的組織,忽視建立由精銳部队构成的核心(这是絕对必需的),所以,他的临时組成的軍队一旦遭到严重的挫敗,就必定像幽灵那样消失。
当特兰西瓦尼亚为他控制的时候,他防止了馬扎尔人特派員打算采取的毫无意义的和不讲策略的殘酷手段,因而受到人們的尊敬。敌对民族的和解政策使他的軍队人数在几个月内就增加到4—5万人,而且使他有了足够的騎兵和炮兵。如果說貝姆率領这支人数众多的軍队远征巴納特131虽有过几次出色的机动但沒有取得巩固的战果,那末就应該注意到:他由于必須同无能的匈牙利将軍协同作战而被束縛住了手脚。
俄国大軍侵入特兰西瓦尼亚和随之而来的馬扎尔人的失敗,迫使貝姆回到他进行第一个战役的战場。他用攻入莫尔达維亚以騷扰敌人后方的尝試失敗以后,又回到特兰西瓦尼亚,7月29日在舍斯堡附近被利迭尔斯指揮的人数比他多两倍的俄軍击潰,而他自己由于陷入了沼澤地,偶然被几个潰散的馬扎尔驃騎兵救了出来,才沒有被俘。他重整殘部,于8月5日再次以强攻占領了海尔曼施塔特,但是因为沒有得到增援,不久只好放棄这个地方;在8月7日的战斗失敗以后,他又去匈牙利,在那里恰好亲眼看到决定性的泰梅希瓦拉会战132的失敗。他率領馬扎尔殘部在卢果日进行最后抵抗失敗后,他又进入特兰西瓦尼亚,继續同占很大优势的兵力作战,直到8月19日他才被迫到土耳其避难。
为了給自己开拓新的反俄活动領域,貝姆入了伊斯兰敎,被苏丹封为阿穆腊特帕沙,担任了土耳其軍队的指揮官;但是由于欧洲列强的反对,他被派到阿勒頗。1850年11月他在那里有效地制止了穆斯林居民的流血事件133,这次事件的受害者是当地的基督敎徒;大約一个月后,他因拒絕就医而死于严重的热病。
卡·馬克思和弗·恩格斯写于1857年9月下半月
載于“美国新百科全书”1858年版第3卷
原文是英文
俄文譯自“美国新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