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馬克思 勃魯姆
勃魯姆,罗伯特——德国革命的蒙难者之一;1807年11月10日生于科倫,1848年11月9日在維也納被处死。他是貧苦的箍桶匠帮工的儿子,箍桶匠于1815年去世,遺下孤苦无依的三个孩子和寡妇。1816年寡妇改嫁給一个駁船上的普通装卸工。这次改嫁幷不幸福,在1816—1817年的饥荒年头,这一家穷困到了极点。1819年,年幼的天主敎徒罗伯特,得到了一个在敎堂里打杂的位置;后来,跟鍍金匠当学徒,稍后,又跟腰带匠当学徒,幷且当了德国常見的流动帮工,但是他干不了这一行,在短时間的外出奔走以后不得不回到科倫。在科倫他在一个制灯厂里找到了工作,幷且博得了老板的好感,老板提拔他在办公室工作;他得到了陪伴厂主到南德意志各邦旅行的机会,1829—1830年他同厂主住在柏林。在此期間,他以頑强的努力获得了广博的知識,但幷沒有表現出对某一具体科学領域具有显著的天賦或出众的才能。1830年他应征服兵役(这是每个普魯士臣民的义务),他与他的庇护人的关系也就中断了。六个星期后,他被开除出軍队,失去了安身之地,他几乎是在他两次离开科倫时所处的那种情况下回到了这个城市。双亲的貧困和他本人的絕望处境,迫使他从科倫剧院的經理林格尔加特那里接受剧院跑腿的差使。勃魯姆虽然是个小职員,但是他同舞台的关系使他对戏剧創作特別注意,而法国七月革命在整个萊茵普魯士所造成的活跃的政治局面,給他提供了参加某些政治团体的机会,幷使他有可能在当地的报紙上发表他的詩作。
1831年,当时已移居萊比錫的林格尔加特让勃魯姆当萊比錫剧院的出納員和秘书;这个职位他一直担任到1847年。1831年到1837年間,他在“彗星”、“晚报”104等这样一些供家庭閱讀的萊比錫报紙上撰稿,幷且出版了“戏剧百科”、“宪法之友”、“前进”文集以及其他书刊。他的著作带有某种小市民的庸俗色彩。其中后期的著作甚至还充滿低級趣味。他的政治活动是在1837年开始的,当时他以萊比錫市民代表团代表的身分把荣誉礼品贈給薩克森議会的两个反对派議員。1840年他成了席勒协会和德国文学家联合会105的創始人之一,而1841年成了这两个組織的領导人之一。他在政治性报紙“薩克森祖国报”106上撰稿,这使他成了薩克森最有声望的新聞記者和政府专門迫害的对象。所謂的德国天主敎107把他看做是热烈的拥护者。他在萊比錫創建了德国天主敎协会,1845年成了該协会的精神上的首領。1845年8月12日,武装的市民和大学生在萊比錫的猎兵营房前面举行大会,声言要搗毁营房,以报复前一天猎兵連所制造的流血事件108,这时勃魯姆凭借他所固有的人人喜爱的口才說服激动的群众不要放棄法律所許可的反抗方法,幷提議上吿法院要求合理的賠偿。薩克森政府为了奖賞他的努力,又对他进行了迫害,結果,在1848年封閉了“祖国报”。
当1848年二月革命爆发时,勃魯姆已成为薩克森自由派的中心人物;他創立了祖国联合会109(該会很快就拥有4万多名会員),幷且总是表現出是一个孜孜不倦的鼓动家。他由萊比錫市派到預备議会,在預备議会中担任副議长的职务,他防止了反对派en masse〔大批〕退出,从而使这个机构保存了下来。在預备議会解散以后,他是保留下来的一个委員会的委員,后来是法兰克福議会議員,是这个議会里温和的反对派首領。110他的政治見解是要把德国建成一个共和国,而这个共和国有各种傳統的王国和公国等作为它的基础,因为在他看来只有这些王国和公国才把他认为是德国社会最美好的特点的那种东西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也就是使得德国社会的各个不同阶层能够独立发展。作为演說家,他說話明白易懂,繪声繪色,享有很大声誉。
当維也納起义111的消息傳到法兰克福时,他受委托同德国議会的其他几位議員一起把議会反对派所写的賀信带到維也納去。1848年10月17日,他以代表团代表的身分向維也納市議会递交賀信。他参加学生軍的队伍幷在战斗中指揮街垒。文迪施格雷茨占領維也納后,他鎭靜地坐在旅館里談話,突然旅館被兵士包圍,于是他本人被逮捕。在軍事法庭上,他不願背棄自己的言行而損害自己的尊严。他被判处絞刑,后来絞刑改为枪决,黎明时在布里吉特瑙执行。
卡·馬克思写于1857年9月22日
載于“美国新百科全书”1858年版第3卷
原文是英文
俄文譯自“美国新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