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恩格斯 BATTERY119
这个术語在野战炮兵中是指通常用于协同作战的一定数量的火炮(4—12門)以及必要数量的馬匹、人員和装具。英国人和法国人的battery有6門炮,普魯士人和奧地利人的battery有8門炮,俄国人的battery有8門或12門炮。field battery〔野炮連〕分为light battery〔輕炮連〕、heavy battery〔重炮連〕和howitzer battery〔榴彈炮連〕;有些国家还有mountain battery〔山炮連〕。在記述战斗陣地时,battery一詞还用来表示任何一个放列火炮的地点。在要塞炮兵中,battery是指配置火炮的一个要塞正面,而在攻城炮兵中,則专指配置在一条綫上向要塞射击幷有胸墙掩护的一定数量的火炮。构筑battery正是指修筑这种胸墙和炮位。battery就其外形而言,有凸起的、半凹进的和凹进的;就其装备而言,有guns battery〔加农炮的炮台〕、howitzer battery〔榴彈炮的炮台〕和mortar battery〔臼炮的炮台〕;就其掩蔽方式而言,有battery with embrasures〔射孔式炮台〕、barbette battery〔炮座式炮台〕(沒有射孔)和casemated battery〔穹窖式炮台〕(有防彈掩体)。就其用途而言,有dismounting battery〔破坏炮队〕、ricochetting battery〔跳彈炮队〕、mortar battery〔臼炮队〕、breaching battery〔破城炮队〕和counter battery〔反炮台炮队〕。破坏炮队用来击毁与它平行的要塞正面上的火炮;跳彈炮队配置在一个正面的延长綫上,用来对这个正面进行纵射,它的实心彈和爆炸彈恰好越过胸墙,沿正面飞行,而且跳离地面不高;臼炮队用来轰击棱堡内部和要塞内的建筑物;破城炮队用来破坏要塞圍墙内岸的石砌墙壁;反炮台炮队配置在对着側面的斜堤頂上,用来压制从掩护缺口前面的壕沟的側面来的火力。strand battery〔岸防炮台〕是构筑在海岸的一定地点以对付敌人軍舰的工事;它或者是永备工事或者是临时土质工事。永备工事通常用石块构筑,一般設有穹窖,穹窖内配置几层火炮;临时土质工事通常在炮座上放列火炮,以保证較大的射界;这两者后面通常都有掩护,以防止登陆的步兵突然襲击。
构筑土质的battery时,应进行主要尺寸的定綫,而所用的泥土取自未来的胸墙前面或后面的壕沟。胸墙的外斜面不用复盖,但内斜面和側面即射孔的内側須用束柴、堡籃、編条、土桶、沙袋或草土块加以复盖,这样,泥土即使在陡峭的斜面上也不致場落。在胸墙的外斜面和在前面的壕沟之間通常要留崖徑即水平凸起部以巩固胸墙。在battery内射孔之間应筑踏垜,其高度要使人站在上面可以观察胸墙外面。为了掩护battery不受側射火力的危害,常常在其一側或两側修筑肩墙,即与battery的胸墙成鈍角的胸墙。在battery可能受到纵射火力的地方,必須在火炮之間修筑橫墙或肩墙。在炮座式炮台上,这种掩蔽工事的加固办法就是使橫墙高出胸墙几英尺;这一凸起部分橫过胸墙,一直延伸到胸墙的外棱綫上,这就是所謂的垜墙。火炮放列在用木板、枕木或其他木质材料做成的平台上,以保证火炮平稳。彈药一部分放在胸墙脚的崖孔内,另一部分放在地下的、用土复盖的木质防彈工事里。为了掩护炮兵不受步騎枪火力的杀伤,常用坚固的木板制成的掩障遮住射孔,火炮移动时,則将掩障向两边敞开,或者在掩障上穿个孔,使炮口伸出去。圓木做成的掩障用来防避敌人的火力,它的一端靠在胸墙内棱綫上,另一端則斜支在地上。榴彈炮的炮台的射孔底边从下向上傾斜,而不是从上向下傾斜;臼炮的炮台根本沒有射孔,因为大射角可以保证实心彈飞越胸墙頂。为了有效地防避重炮火力,胸墙至少应該有17或18英尺厚;如果敌炮的口徑很大,而胸墙的土质又不好,則可能需要24英尺厚。胸墙有七八英尺高就足以防避火力危害。各炮之間应有10—14英尺的間隔;如果需要橫墙,胸墙就应相应地延长。
弗·恩格斯写于1857年9月28日左右
載于“美国新百科全书”1858年版第2卷
原文是英文
俄文譯自“美国新百科全书”
俄譯文第一次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