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恩格斯 垜 墙
2025年09月26日
弗·恩格斯 垜 墙
垜墙〔Bonnet〕(筑城用語)——胸墙的橫向凸起部分,也就是为了不使敌人有可能从高处看見工事内部,或者为了掩护炮座式炮台的炮手和火炮不受側射火力的伤害而构筑的橫墙和胸墙。在炮座式炮台上,火炮的火力要越过胸墙頂,火炮必須架設在高旋轉台上,装置在旋轉台上的炮架可前后移动。所以,炮兵操纵火炮时不能完全避免敌人的射击,而側面射击或跳彈射击对他們尤其危險,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敌人射击的目标比在有射孔和低炮架的炮台上的目标几乎高出一倍。为了防止这种危險,必須在火炮之間构筑橫墙或橫向胸墙,幷且胸墙必須筑有高出于胸墙的垜墙,以便平台上的炮手完全得到掩护。这一上部构筑从橫墙橫过胸墙。如果火炮的两側都有垜墙,火炮的水平迴轉角度就会被限制在90度到120度之間。
《Bonnet-à-Prêtre》或《Queue d'Hirondelle》(燕尾堡,野战筑城用語)——具有两个凸角幷在凸角之間有一个凹角的工事。凹角經常为90度,两个凸角通常为60度,这样,两个外正面长于两个内正面,幷且向后延伸。这种工事有时用来做小的桥头堡,或在其他情况下,用来防守隘口。
弗·恩格斯写于1857年9月28日左右
載于“美国新百科全书”1858年版第3卷
原文是英文
俄文譯自“美国新百科全书”
俄譯文第一次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