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历程分析
通过文献检索,可以查到最早的一篇文献发表于1992年。进入21世纪以来,文献数量呈现指数增长趋势。基于文献量增长规律,拟合出年文献累积量指数增长模型:y=4.956e0.183x,拟合系数R2=0.8898,基于目前数据建构的时间序列模型推断,未来关于生态智慧研究的增长趋势仍然会持续一段时间。指数型曲线一般是学科知识发展初期的特征,说明现在学术界对此的研究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依据“生态智慧”年度文献数量指标,可以将我国生态智慧的研究现状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萌芽阶段(1992年以前),该时期的特点是文献数量较少,可以查找到的最早的文献是佘正荣等发表在《宁夏社会科学》上的一篇文章:《略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智慧》,时间为1992年6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限于当时学术交流条件的限制,虽然CNKI中没有文献记录,但实际上有一些学者已开始了对这方面的关注。如笔者的大学老师在课堂上曾给我们介绍过湘西侗族“林粮间作”和“稻鱼鸭共生”的生态做法。第二阶段为缓慢发展阶段(1992—1998年),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传统生态智慧哲学思想的解读、传统生态智慧实践做法分析、现代生态智慧哲学理论的引入和探讨,其主要特点是文献量增长缓慢。第三阶段为快速发展阶段(1998年以来),随着传统生态智慧哲学思想、现代生态理念与研究框架等的相对成熟,生态智慧研究受到众多研究者的青睐。因此,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文献量迅速增长,生态智慧研究更为深入广泛(图0-1)。
图0-1 生态智慧研究文献年度数量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CNKI
上述文献年度数量增长趋势与我国政府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行动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1992年中央9号文发布《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发展中加以统筹考虑。1998年实施的“一退三还”是环境政策的转折点。“十五”期间(2000—2005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从人口、环境与发展的国情出发,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十二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将改善环境质量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中增加了“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