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生态思想要义

(二)道家生态思想要义

道家也称德家,道家是古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学派之一。道家与道教不同的是,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而道家是一种哲学思想。“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自然循环的规律。道家的创始人为老子,代表人物主要有老子、庄子等。比较有影响的代表作有《道德经》《太上感应篇》《庄子》等。道家创立到现在大约有2600年历史。道家主张“自然无为,热爱生命”,强调人与自然不可分离的同一性。这种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将成为生态文明研究的重要资源,形成新的、有价值的当代新文明。道家生态思想要义主要体现在“道生万物”的生态认知观、“道法自然”的生态发展观、“知足知止”的生态消费观等三个方面。

一是道生万物的生态认知观。道家哲学思想的核心就是“道”。老子认为,道是万物之源,道产生了万物,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9]”。在老子看来,“天”和“地”不是宇宙的根本,唯有“道”才是一切存在的根源。在“道”的基础上产生了阴阳,阴阳调和作用产生冲和之气,冲和之气再产生万物,因而天地万物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万物由阴阳而生,统一于道。所以说,世界万物都是由道衍生出来的,在道的支配下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无论是人,还是作为人所栖身的生态环境,都是“道”这个整体中的一部分,因“道”而存在[10]的。在这个大生态观下,包括人在内的天地万物既有各自本身的显著差异,又具有统一的“道”的属性,最终相互依赖共生。从哲学的角度讲,当面对生态环境问题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不是如何找出具体的解决办法,而是先解决头脑中长期存在的观念问题。任何事物的结果,必有其原因,环境问题亦然。在造成环境问题的众多原因中,人类对待世界的态度是一个主要原因。在“天人合一”的思想中,“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老子》第二十五章)老子认为人只是四大之一,道、天、地、人是密不可分的,他们是平等的关系。庄子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人并不是万物之统治者,人是天地自然而然的产物,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人与宇宙万物相互平等,统一为一体[11]。总之,道家思想认为,世界万物统一为一个整体,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平等的关系。所以人要尊重自然万物,关爱一切生命。道家的生态伦理智慧在于没有把人置于统治者的地位,而是把人和自然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之上,从而构建了一种朴素的生态平等观[12]

二是道法自然的生态发展观。老子认为“道”的根本特征就是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3]。一般认为,“道法自然”是道家思想的核心,也是合理处理人与自然生态关系的标准。道家思想把自然作为道的最高原则,自然是道的本性。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自然”不是我们现在所认为的自然界,而是一种世界万物自然而然的存在状态,天地万物应顺应道这种自然本性而运行。庄子也认为要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并且认为规律是客观的。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认为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应遵循其自然的内在规律,让事物按着它的本性自然而然地存在。“自然无为”中的“无为”不是什么都不作为,而是不要去妄为。“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14](《老子》第十六章)道家思想所说的无为也不是什么都不做,否定人的一切活动,而是要求人在认识其内在规律的基础上有为,这样才是一种明智的行为;不遵循规律,随意作为,是要受到惩罚的。老子更加强调敬畏自然、顺应自然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他十分反对人类对自然物的过度掠夺,这对于缓和人和大自然之间的矛盾,保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平衡性,以及抑制极端人类中心主义,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15]。自然界在万物生灭变化的循环中,自然而存在各类物种的食物链和庞大的生态系统,呈现出生物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只有不去人为干涉、破坏自然界自身的运行规律,奉行“天道”,处理好人类世界和自然世界的关系,让生态系统自己组织运行,才能呈现出自然界繁荣的生态图景[16]

三是知足知止的生态消费观。“少私寡欲,知足知止”是道家思想的凝练表达之一。老子云:“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人要返璞归真,回归到原来的素朴纯净的自然本性,遏制自己的欲望。“鹪鹩巢于森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17]道家思想认为,对于贪念和欲望要把握一定的度,在物质条件充盈的条件下,过分地贪求物质享受反而会使人身心俱疲,有损健康。“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灾祸莫过于不知道满足,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贪求无厌。老子从欲望和理性的角度,对“知足”“知止”给予了辩证的解读,“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家主张“知足”“知止”。“知止”,即限制或遏制自己贪得无厌式地索取,把握事物自身所存在的限度,限制对自然界无节制的开发和利用。总之,道家生态伦理智慧要求克制人的欲望,减少对自然界无节制的索取,要懂得适可而止,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以批判的眼光审视现实社会,认为欲望驱使人性扭曲,使人只顾追求个人名利,只知贪图享乐,背离道德,破坏了人的自然淳朴、人之为人的自然生存状态,从而影响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状态。人类要保证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认识到物质世界终有穷尽之时,应约束人之欲望,形成合理的生态消费观。综上所述,老子的生态观里蕴含着对人的深切关怀。无论是“知足”还是“知止”,都是在警示人们要认识和处理自身所面对的危机。老子的善意提醒,对于我们处理当代的环境危机,依然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