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高步侗寨
高步侗寨由高升村、高上村、克中村组成,处于崇山峻岭之中。坦坪河穿寨而过,属于山麓沿河型布局。
1.民居布局“依山傍水”
整个寨子四面环山,民居建在河溪两岸的绿树丛中,大多依山傍水,排列密集而整齐有序;少量民居延伸到了山谷深处,沿等高线坐落在不同的台地上。寨内有6座鼓楼、5座花桥,耸立于寨子中的各个方位,造型各异,特色鲜明,与鳞次栉比的吊脚楼和周边环境相得益彰,形成了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神奇景观。高上村沿河流呈带状布局,属沿河型布局。民居与河流之间是大片平坦的稻田,其中村内还分散布置着空地和水塘,用以防火。高升村则依山而建立,与高上村之间形成一条街道,属山麓型布局。克中村与高上村沿河相对,依地势自然分成3个组团。3个村寨既独立,又相互联系,整体协调,浑然天成(图5-10、图5-11)。
图5-10 高步侗寨总平面图
图片来源:通道县住建局,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4]
图5-11 高步侗寨实景
图片来源:课题组拍摄
高步侗寨公共建筑甚多,现有古水井6口、鼓楼6座、花桥5座、戏台2座、社王祠1座、七子太公庙1座、香岭求子庙1座。3个村寨整体形成曲线状公共空间序列。高升村鼓楼位于村口处,鼓楼坪和道路相接,形成开阔的公共空间,同时又是村寨的边界。高上村为多中心布局形式,分别形成以学校、河上鼓楼、龙氏祠堂为中心的公共空间。克中村形成带状公共空间序列,入村的寨门设在田坝上,进入寨门,旁边则是鼓楼。通过鼓楼坪沿着道路一直走去,便是2个祠堂和1个鼓楼围合而成的大型公共空间,最后以寨门结束(图5-12)。
图5-12 高步侗寨公共空间结构
图片来源:通道县住建局,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5]
2.道路布局“顺应地势”
村寨内的道路系统因地制宜,主干道顺应地势布置,支路从干道发出,与民居建筑一起延伸到山谷深处,并随地形起伏弯曲延伸,辅以建筑物间呈脉状分布的小径,形成树枝状的道路系统(图5-13)。
图5-13 高步侗寨道路布局
图片来源:通道侗族自治县住建局,2015年1月
3.环境系统“动静交替”
自然生态环境形成“点—线—面”的环境布局体系。其中高步侗寨四周群山环绕,郁郁葱葱,是天然的屏障,与民居群之间阡陌纵横的稻田构成环境中的“面”。寨中河水穿过,律动的流水清澈透明,充满勃勃生机,构成环境中的“线”。村口有古树3棵,村中有古水井6口,与点缀于民居之间的小块菜地形成环境中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