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划分村落类型
2025年08月10日
(三)合理划分村落类型
当研究区域内传统聚落数量较多时,我们需要对传统聚落进行分类分层研究,因此,合理划分村落类型较为重要,划分的重要依据是村落生态智慧的发掘要符合生态发展演进的自身规律并具有前瞻性的人类学价值。如高小和按照以下标准将中国西部村落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自然资源富集、保存完好并一直保障村民群体持续发展者为“原生态村落”;自然资源较好,虽有明显退化却依然是乡村发展主要支柱者为“半原生态村落”;自然条件退化严重,现有资源或为新开发的不可再生资源、或现有可再生资源为人工再造成果者为“非原生态村落”[25]。这种分类方法主要根据村落的生态功能持续发展状态和程度来划分,便于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归纳与研究整合,为各种类型村落的持续发展提供适宜的参照体系。根据笔者对武陵山片区诸多传统聚落的实地调查和初步领悟,将研究对象分为“原生态”“半原生态”“非原生态”三种类型的优点是有利于充分探求生态智慧人类学价值,但最大的缺点是分类标准主观性太强,在实践操作中难度较大。因此笔者采用了“划分村落类型”这一思想,但对分类依据进行了调整,主要按照村落的自然环境、流域特点、城镇职能、地形地貌等要素对武陵山片区村落进行了分类研究。笔者认为这种分类既切合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又有利于考察村落的生态智慧内容(如生计智慧、营建智慧等),同时在村落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了村落分区方案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