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区选择

(一)研究区选择

本研究主要以武陵山片区为重点考察对象。武陵山片区包括渝、鄂、湘、黔三省一市,地域范围覆盖了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怀化市、张家界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铜仁市和重庆市渝东南地区6个地(州)市,51个县级行政区[36]。武陵山经济协作区面积为12.02万千米2,2016年人口1982万,人口密度为165人/千米2,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085.23万,占该区域总人口的55%,少数民族主要有土家族、苗族、瑶族、侗族、白族和回族等,是全国18个重点扶持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37]。2004年,全国政协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加快武陵山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建议》。2009年初国务院3号文件明确提出协调渝、鄂、湘、黔四省市毗邻地区成立“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加快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武陵山地区地域相邻,山水相连,自然条件相近,人缘相亲,经济相融,文化相通,经济和市场的互补性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