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四)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在于传统聚落生态智慧的当代发展,既要看到环境学、社会学的生态关注进程与研究细节的缺陷,也要清楚认识到聚落生态智慧的发掘应符合生态发展演进的自身规律。要凸显研究的创新,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实现对两个研究难点的有效突破:一是必须确保传统聚落生态智慧的挖掘同现代生态关注进程的相关性分析符合历史与文化演进的必然规律;二是建立具有系统性的传统聚落“生态智慧树”概念模型。能否突破两大难点决定着研究成果在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两方面的科学价值。

【注释】

[1]伍光和,等.自然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80.

[2]伍光和,等.自然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83.

[3]封志明.全球耕地资源变化态势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4(2):69-73.

[4]1亩≈666.66米2

[5]封志明.全球耕地资源变化态势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4(2):69-73.

[6]CRESSWELL T.Place:A short introduction[M].Oxford:Blackwell,2004:73.

[7]HARVEY D.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M].Oxford:Brasil Blackwell,1989.260-283.转引自朱竑,钱俊希,陈晓亮.地方与认同:欧美人文地理学对地方的再认识[J].人文地理,2010,25(6):1-6.

[8]RELPH E.Place and Placelessness[M].London:Pion,1976:2-46.

[9]MASSEY D.Power Geometry and a Progressive Sense of Place[A].BIRD J,CURTIS B,PUTMAN T,et al.Mapping the Futures:Local Cultures,Global Change.London:Routledge,1993:60-70.

[10]WATTS M J.Mapping Meaning,Denoting difference,Imagining Identity:Dialectical Images and Postmodern Geographies[J].Geografiska Annaler,series B,1991,73(1):7-16.

[11]Cresswell T.Place:A short introduction[M].Oxford:Blackwell,2004:21.

[12]邹统钎,等.旅游学术思想流派[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2.

[13]邹统钎,等.旅游学术思想流派[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3-4.

[14]高伟洁.孔子生态智慧探微——以《论语》为核心的考察[J].河南社会科学,2017,25(12):120-124.

[15]余卫国.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价值和出场路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45-47.

[16]孙亦平.论道教生态智慧的当代价值[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8(1):21-26.

[17]黄小珍.“尊道”在于“贵德”:老子的生态伦理意蕴[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20-28.

[18]陈小刚.墨家生态智慧及其当代价值[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1(1):87-91.

[19]郭齐勇.王阳明的生命关怀与生态智慧[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5(1):134-140.

[20]刘於清.中国古代游记中的环境伦理思想研究[D].吉首:吉首大学,2016.

[21]张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J].环境教育,2011(10):43-47.

[22]安丰军.瑶族林木生态伦理思想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33(6):107-111.

[23]马军.瑶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知识与减灾[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9(2):32-35.

[24]刘卫平,陈敬胜.瑶族生态智慧对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价值启示[J].民族论坛,2018(4):86-90.

[25]刘华斌,古新仁.传统村落水生态智慧与实践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江西抚州流坑古村的启示[J].三峡生态环境监测,2018,3(4):51-57.

[26]王绍增,象伟宁,刘之欣.从生态智慧的视角探寻城市雨洪安全与利用的答案[J].生态学报2016,36(16):4921-4925;陈利顶.城市雨洪管控需要生态智慧的引领[J].生态学报,2016,36(16):4932-4934;颜文涛,王云才,象伟宁.城市雨洪管理实践需要生态实践智慧的引导[J].生态学报,2016,36(16):4926-4928.

[27]王秀红.阿伦·奈斯深层生态学思想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7.

[28]王英.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何以可能[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9.

[29]王秀红.阿伦·奈斯深层生态学思想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7.

[30]雷毅.深层生态学:阐释与整合[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67.

[31]马治军.道在途中——中国生态批评的理论生成[D].苏州大学,2012:4.

[32]马治军.道在途中——中国生态批评的理论生成[D].苏州大学,2012:6.

[33]刘成波.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态道德教育[J].生态经济,2008(2):78-81.

[34]孟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态观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2(8):76-78.

[35]李晓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研究[J].教育评论,2012(4):36-39.

[36]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OL/J].http://www.gov.cn.

[37]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1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