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组织主要活动
侗款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不断丰富了它的活动内容,并坚持不懈地运用原始的方式方法和严格的运行程序,对款众进行影响和管理,最终形成了一个完备的组织管理体系,并定时或不定时地开展活动。款组织规定了定期开展“讲款”“开款”“聚款”和“起款”活动,这四项活动在侗族社会的传统活动中是占有头等位置的大事。
1.讲款
讲款既有固定的时间,也有灵活掌握的时间。所谓固定的,就是每年在特定时间段举行。如春耕大忙前,都在农历三月初举行,俗称“三月约青”。一是告诉大家春季生产大忙里要保护好返青的庄稼、山林;二是要加强防护,各路口寨门要加派人防守,以保护生产顺利进行。农忙过后,秋收季节必定讲款,在农历九月初举行,俗称“九月约黄”。一是告诉大家,辛苦的劳动果实已经成熟,要爱护自己和人家的劳动果实,鸡鸭牲口要管好。不准偷盗,不能损人利己。二是告诉大家要防匪防外患,团结起来,保护秋收。要求大家遵守款约和先辈立下的规矩。秋收后还要举行各种村寨之间的联欢庆丰收,以及祭祀“萨”(祖母神)的活动等。这种讲款活动,实际上是对大家制定的款规、款约的一次宣传、教育和重温。同时,款组织也在讲款中得到巩固和加强,款民的款意识更强烈。讲款活动都在村寨的鼓楼中进行。全寨人都参加,由有威望的、能熟记款词的寨老、款首或款师背诵约法款款词,一条条地讲。款首每讲一条,款民即相呼应,表示赞同和决心。侗族在举行各种庆祝活动、集体聚会时,往往也先讲款,然后才开展其他活动。
2.开款
款民中如有违犯款约的行为,要召集全款区的民众,当众讲明违反款约人的行为和造成的损害,依靠民众集体裁判,集体办案,有如现在的公审、公判活动。即使是寨老、款首也不会擅自做主,仍然要和群众协商,这也带有原始部落的民主议事性质。而且最后的处罚办法要款民一致同意才执行。如果有不同意见,或有人提出异议,就反复协商,协商不成就用“神明”裁判的方法。用神明裁判前要举行祭祖仪式,邀请各位祖宗神仙来做公正裁判。神明裁判常使用“捞油锅”“砍鸡”“煮饭”等方法。
图7-4 侗族“讲款”
图片来源:课题组拍摄
3.聚款
聚款往往是几个小款或中款的款首,带领款民聚集一堂,共议定款规款约大事,有如现在的立法活动。在开款立约中有这样的款词:款首邀集寨老,款脚传报众人,大家相聚一坪,倒牛合款,饮血盟誓,聚众制订规章。聚款是十分隆重、严肃的大会。首先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并杀牛饮血盟誓,所以又叫“倒牛合款”。还有一种表决心的形式叫“吃枪头肉”。“吃枪头肉”是双关语,一是款首执长矛穿生肉一片,盟誓人把矛尖的生肉咬下生吃,又叫矛穿生肉,有表示决心遵守款规的意义;二是象征意义,今日吃枪头肉是抱定决心,来日如违反了款约,定被矛枪戳死而不悔。
侗族社会的正常运转,都靠款规款约办事。侗族历史上曾有“九十九公合款立约”,这是整个侗族地区最高权威的约法。如清雍正年间(1723—1735),侗族为了破除姑舅表婚的习俗,就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聚款活动。传说侗族先祖姜良、姜妹原为兄妹,为了繁衍人类,他们不得不结为夫妻,但因为是近亲结婚,生下了一个肉团怪胎,在“萨”的帮助下才把怪胎变为了人类。后来,因有了这个教训,侗族便立下了同姓不婚、异族不婚的不成文规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口的增长,新的问题又出来了:姑表婚开始盛行并演变成一种规矩,又陷入了另一种近亲结婚的怪圈。而且,侗族人多以姓聚居,一个寨甚至一个村皆为同姓,因而男婚女嫁都是远去找寻,很多男女在本地找不到对象。男人找女友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女人要找郎婿同样要到很遥远的地方。婚后,“白天走不到男人寨,夜里回不到娘屋门”,“男怕路长路远,女怕翻山爬坡。隔九重,来来去去也担心”。由于山高路远,远路结亲,时常有不幸的事情发生。于是,贵州榕江人吴广海和引郎提出了“以后别再远路嫁姑表,现在要改近路亲。大家破破旧俗规,破姓结亲”。他们走遍了侗族南部地区的80多个乡村,联络了100多位“九岭十洞”的乡老头人,号称“九十九公”,一起聚到月寨(今贵州榕江县境内)钯楼家,取得了统一意见,做出了立款的决定,通过了《九十九合款》,正式确立了破姓开亲的规矩。“松度破姓招夫,松必同姓娶妻”,“隔一栋屋,结一堂亲;隔条沟,做亲戚,隔后门,成一对”,“这次立款公约,主要是婚姻破姓破俗规”。从此,侗族地区的“论姓氏结亲”改为“破姓结亲”。这对侗族传统的婚姻习俗及传统的文化观念来说,都是一次重大的改革。
4.起款
起款是一种实现联防自卫的军事行动,一旦本寨或邻近村寨有插鸡毛的信报来,款首就立即召集民众,全副武装出征打击来犯者。这说明款组织的活动不仅有具有法律性质的内容,还有军事性质的内容。
侗族的历史是饱受民族压迫、官兵匪患侵扰的历史。为了民族的生存,必须要联合起来,才能形成一定的防范力量。侗款组织虽然以村寨为基础,但其实质在于合款制,在于小款、中款及各大款区的联合,这样能把整个侗族社会组织起来,这也是款组织的一项重要的职责。各款区都设有关卡,有专守关卡和传递信息的人。若邻村受到外来侵犯,就擂鼓,吹牛角,点燃烽火报警,邻近村寨就会立即集合民众。稍远一点的村寨还派人送粘有几根鸡毛的木牌,并加上火炭,表示十万火急,迅速传递,速来支援。于是各款首立刻聚集民众,带领大家背诵“出征款”,表示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打击来犯者、誓死保卫村寨的决心。
凡是接到鸡毛牌的都迅速赶来支援,人多势众,直到把入侵者打败,才收兵回寨。款约还规定了对英勇善战者奖励、对临阵逃脱者惩罚的规约。接到信息而不来支援的村寨,立即被开除出款区,从今以后各个村寨都冷落他们,孤立他们。他们有难,别的村寨也不相帮。这一系列制度,树立了为民族和集体安全而英勇献身的精神,对怯弱者予以惩处、卑视的价值评价。
从以上讲款、开款、聚款、起款的款组织活动内容可以看出侗族的款约和款制度是带有政治军事性质的制度文化,同时又有浓厚的原始社会的遗痕[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