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气候评价

(二)流域气候评价

1.评价方法

为了对坪坦河流域气候进行综合评价,这里采用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国家标准(GB/T27963-2011)进行定量评测[12]。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主要用于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的评价,便于比较,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式中I为温湿指数,T为平均温度,RH为平均相对湿度;K为风效指数,V为风速,单位为“米/秒”,S为日照时间,单位为“时/日”。

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用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来评价,当两种指数不一致时,冬半年使用风效指数;夏半年使用温湿指数。评价时段平均风速大于3米/秒的地区使用风效指数。最终的评价结果根据温室指数和风效指数进行等级划分,等级划分情况如下(见表5-2)。

表5-2 人居环境舒适度等级划分表

资料来源: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GB/T27963-2011)

2.评价结果

我们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13]及通道县气象局提供的地面气象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一是主要气象要素的年际变化幅度较大。2008—2017年近10年期间,坪坦河流域年降水量的变化幅度为442.1毫米,年平均气温变化幅度为1.0°C,湿度变化幅度为6%,无霜期变化幅度为82天,日照变化幅度为597.8小时,气温35°C以上的极端天气天数变化幅度为7天(见表5-3)。

表5-3 坪坦河流域主要气象要素及年际变化幅度

资料来源: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中国地面气候资料年值数据集》

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气温两项主要指标的年际变化幅度最大(见图5-27)。

图5-27 坪坦河流域年平均降水与年平均气温年际变化幅度

资料来源:课题组根据气候数据绘制

这主要与坪坦河流域的下垫面环境有关,虽然同处南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但坪坦河流域的地形地貌相对于同纬度其他地区要更复杂一些,因此,在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大背景下,地方性气候影响显著。

二是湿热是该流域的主要气候特征。利用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对流域全年气候舒适指数和平均每月候舒适指数分别进行计算,全年温湿指数计算结果如表5-4。

表5-4 坪坦河流域全年平均温湿指数

资料来源:根据温湿指数计算所得

从表5-4中可以看到,坪坦河流域全年平均温湿指数为15.99~16.89,波动幅度并不大,说明温湿指数较为稳定(图5-28)。

图5-28 坪坦河流域年际平均温湿指数波动情况

资料来源:课题组绘制

我们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气候标准值月值数据集(1971—2010年)》[14]对坪坦河流域每个月的舒适性指数做进一步分析。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两个表征值计算结果见表5-5和图5-29。

表5-5 坪坦河流域多年平均舒适性指数

资料来源: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气候标准值月值数据集(1971—2010年)》

图5-29 坪坦河流域30年平均舒适性指数

资料来源:课题组绘制

我们将计算结果与人居环境舒适度等级划分表相结合,因为该流域月平均风速远低于3米/秒,因此在评价过程中风效指数仅作为参考,分级结果见表5-6。

表5-6 坪坦河流域人居环境舒适度等级划分表

资料来源:根据计算所得

从表5-6中可以看到,3月、4月、5月、10月、11月这5个月天气温湿指数适宜,属于舒适天气,持续时间约为153天,超过全年的1/3。6月、7月、8月、9月这4个月该流域温湿指数较高,从人体感觉上来看,属于“热”和“闷热”的体感,持续的时间约为122天,约占全年的1/3。12月、1月、2月这3个月偏冷,但持续时间不足全年的1/3。综合来看,属较为理想的低山型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