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步侗寨

(五)中步侗寨

中步侗寨位于盘龙山下,四周沃野平畴,形成5个自然村。中步大寨依山傍水而建,属山麓沿河型布局。

1.民居布局特点

吊脚楼依山分布,重重叠叠,错落有致。一条小河——陇梓河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把古寨紧揽怀中。缓缓流动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岸边时有洗菜、洗衣、做蓝淀的侗家女往来上下。水中的鸭群、鹅群自由自在地嬉戏觅食。河岸高大粗壮的梓树疏密相间,这些千年古树盘根错节,棵棵枝繁叶茂,呈巨大的伞状,遮天蔽日,掩映着傍水而筑的民居吊脚楼。一座座风雨桥跨水横亘,连接着村外的公路。村寨处处透着恬淡恬淡之美,颇有“小桥流水人家”般的诗情画意(图5-14)。

图5-14 中步侗寨总平面图

图片来源:通道县住建局,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6]

2.公共建筑特点

中步侗寨为多中心布局形式,公共建筑在一条轴线上,整个民居以公共建筑为中心形成中轴对称式布局。整体建筑布局紧凑,疏密有致,空间宜人。中步大寨共形成4个公共空间,由北至南依次为:以南岳宫和村委会为中心的公共空间、以鼓楼为中心的公共空间、以戏台和飞山庙为中心的公共空间以及以鼓楼为中心的公共空间。其中以鼓楼为中心的公共空间和以戏台、飞山庙为中心的公共空间四周均为建筑,围合感强,为封闭型公共空间;其他公共空间封闭感弱,为开敞式公共空间。中步侗寨边界明确,空间领域感强。大寨被2座大山和陇梓河所包围,通过风雨桥与其他村寨联系。除了自然边界外,村寨南北各有一寨门,虽没有寨墙围绕,但其以不同于住宅的造型和体量成为进入村寨的象征。

3.路网布局特点

县道X081穿过村寨,连接5个自然村。大寨内主干道连接各公共空间,形成村寨的中轴线。一座座风雨桥连接着村寨。民居前后左右之间的间距便形成四通八达的道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