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系统的保护
2025年08月10日
(四)传统村落系统的保护
1.根据系统组成要素确定保护对象和内容
首先应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对传统村落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确定保护对象和保护内容,既要包括传统村落的建筑物、物质文化遗产,也应包括民俗、宗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应包括场所精神、周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等内容,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传统村落系统档案体系。
2.根据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划分功能区
借鉴前台、帷幕和后台理论[14],对传统村落系统进行功能区划。传统村落系统与环境模糊边界的交界区域为“前台区”,可以适当建设一些传统村落配套服务设施和传统村落村民新居,以满足人口增加和对现代生活条件的需求。传统村落系统所依赖的外围环境为“帷幕区”,影响村落的选址、形态,必须予以保护;“后台区”为传统村落的核心范围,这里集中了古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民俗风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实行严格的保护措施。
3.根据系统演化规律引导传统村落进化发展
按照系统的演变规律,大多数传统村落系统将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两大驱动力下,向现代村落系统进化发展。也许有人会觉得遗憾,但正如建筑哲学家雅各布森对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所言:“如果人们能分享某些东西,那他们就能分享更多的东西。”[15]既然传统村落有其自身的演化规律,那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其进化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