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内涵

(一)基本内涵

从“生态智慧”的文本出处来看,我们认为“生态智慧”最早是由深层生态学创始人奈斯提出的关于人与世界整体同一的或者说人在世界中的一种生态价值观或生态世界观,奈斯将其称之为Ecosophy。其中,sophy来源于希腊语sophia,即智慧,它与伦理、准则、规则及其实践相关。而现有中文文献中对“生态智慧”的英译多为“ecological wisdom”,这与奈斯所提出的“生态智慧”存在较大偏差,有广义、泛化的特征。象伟宁等曾经将“生态”(eco)和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phronesis)组合成具有“生态实践智慧”含义的“ecophronesis”,强调实践在生态智慧中的基础性地位,以区分阿尔·奈斯用eco(生态)和sophia(理论智慧)组成的“Ecosophy”(生态理论智慧)。这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意义[13]。这些研究也给笔者带来了一些启示,生态智慧的概念内涵实际上重点在于“智慧”一词。那么有必要对什么是智慧、智慧由哪些成分构成、智慧是否可以测量及如何衡量智慧、怎样获得智慧等核心问题开展深入研究。通过资料查找发现,在过去的30多年里,心理学家采用内隐理论和外显理论两种模式对智慧的概念与测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内隐理论探索外行人头脑中的智慧概念与结构,关注认知、情感及反思等成分,采用自我报告的量表测量与智慧相关的人格特征。外显理论是心理学专家构建的智慧理论,关注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实践应用,采用情境测验法评估与智慧相关的能力表现[14]。但两种模式下的智慧概念与测量研究在理论基础和测量方法方面还存在诸多的争议和挑战。而从本研究主题来看,“生态智慧”这一概念的提出意味着实现了从科学向智慧的转换。曾经有观点认为“生态智慧是研究生态平衡与生态和谐的一种哲学”[15]。但阿伦·奈斯把自己的生态思想概括为“生态智慧”(Ecosophy)而不是“生态哲学”(Ecophilosophy),这是因为奈斯希望生态智慧并不像哲学那样具有某种严格的规定性,这样别人就不能很自然地产生自己的生态意识,哲学的体系性和逻辑严密的特性也决定了这个词不适用于一种发展中的理论和运动。“生态智慧”是研究生态平衡与生态和谐的一种哲学体现。作为一种智慧的哲学,它显然是规范性的,包含了标准、规则、推论、价值优先的说明以及关于我们宇宙的事物状态的假设。但同时,智慧是贤明和规定性的,而非仅仅是科学描述和预言[16]。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生态智慧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获得的人与自然关系成果的总称,是人类毕生发展的最高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