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内部差异分析
在区域经济内部差异研究中,分析单元的选取至关重要,因为单元划分得越细,区域不平衡度量越接近实际。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以县(市、区)为分析单元。为了便于进行横向比较,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黔江区、鹤城区、永定区、武陵源区4地的数据来源于各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资料。在综合评价中,评价指标的选取应遵循全面、客观、易获取的原则,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10][11][12],参考“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经过指标遴选比较,本研究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共4层,即目标层A、Ⅰ级指标层B(包括区域内各单元的总量指标、均量指标和增量指标3项内容)、Ⅱ级指标层C(选取了区域内各组成单元的消费总量、产出总量、经济发展均量、居民收入均量、经济增长速度、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共6项指标)、Ⅲ级指标层D(选取了12项统计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及层次结构(见表3-2)。
表3-2 武陵山片区区域经济梯度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资料来源:参考“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指标设置,具体指标有增删
由于各指标的原始数据存在不同的量纲和数量级,因此在进行综合评价之前,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为了使处理以后的各项指标值在1到10之间,这里为方便比较,采用极差标准化方法,计算方法如下:
同时考虑到上述指标体系中各因子在评价时所处的地位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接下来需要确定各因子的权重,这里采用广泛运用的AHP方法来确定Ⅲ级指标层各指标的权重,经过两两比较,计算后得到各指标的权重(见表3-2)。
最后进行加权求和综合计分。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yi为第i个县(市、区)的得分,其得分的高低表示该单元在区域中的综合地位。i为评价的县(市、区)个数,i=1,2,…,n(n=71);j为评价的因子,j=1,2,…,12。利用EXCEL软件对12项统计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将处理结果分别赋以权重代入式3-2中,最后得到71个县(市、区)的加权合成值,即为武陵山片区各单元的经济发展现状(见表3-3)。
表3-3 武陵山片区各单元经济发展现状综合评价值
续表
数据来源:综合评价计算所得
为了更直观地表达武陵山片区经济单元的梯度差异,把表3-2中的数据导入,采用Arc View GIS 3.2软件中自然断点(Natural Breaks)分类方法,按照得分高低分为发达区、较发达区和欠发到区3类区域(见表3-4)。
表3-4 武陵山片区经济梯度分类
数据来源:综合评价分类所得
从表3-4中可以看出,怀化市(鹤城区)、张家界市(永定区)、恩施、冷水江、铜仁等地综合评价值在14以上,而通道、古丈等地在4左右,高低差距悬殊。区域内各单元平均值为8.2,标准差为3.11,各单元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