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生水起的水运经济

(四)风生水起的水运经济

坪坦河是沅水支流渠水的东南源,于通道双江镇汇入渠水东源通道河。坪坦河从古代至20世纪60年代,一直是沅水水系与珠江水系连接的重要水路运输通道。它上游的坪坦侗寨码头与珠江支流榕江东北源林溪河上游的林溪侗寨码头是两水水运的终点码头。两码头相距10余千米,有古驿道通达,道路比较平缓,步行3~4小时即可到达,人力转运比较便利快捷。所以,坪坦河自古就是中原经沅水到岭南的重要通道之一,尤其是沅水流域大米南运和珠江海盐北运的水陆商贸物流的交通要道。商贸水陆物流促成了坪坦河流域侗寨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而坪坦河像链条一样,把这些珍珠般的侗寨连成一个有机的商贸、物流与文化链条,使链条上各侗寨的人们通过水系进行信息沟通和商贸往来。

【注释】

[1]颜文涛,王云才,象伟宁.城市雨洪管理实践需要生态实践智慧的引导[J].生态学报,2016,36(16):4926-4928.

[2]刘华斌,古新仁.传统村落水生态智慧与实践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江西抚州流坑古村的启示[J].三峡生态环境监测,2018,3(4):4926-4928.

[3]伍光和,田连恕,胡双熙,等.自然地理学[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51.

[4]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志编纂委员会.通道县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74.

[5]邹伯科.通道,因坪坦河而成[N].潇湘晨报,2014-06-25(04).

[6]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志编纂委员会.通道县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56.

[7]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志编纂委员会.通道县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75.

[8]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志编纂委员会.通道县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87.

[9]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志编纂委员会.通道县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64.

[10]邓美成,屈运炳.湖南省地理[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35

[11]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志编纂委员会.通道县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72.

[12]邓美成,屈运炳.湖南省地理[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234

[13]伍光和,田连恕,胡双熙,等.自然地理学[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4.

[14]邓美成,屈运炳主编.湖南省地理[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47.

[15]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通道县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74.

[16]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通道县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75.

[17]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通道县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75.

[18]赵济.中国自然地理[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16.

[19]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志编纂委员会.通道县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76.

[20]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志编纂委员会.通道县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76-78.

[21]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志编纂委员会.通道县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79-80.

[22]原广司.世界聚落的教示:100[M].于天炜,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8.

[23]程艳.侗族传统建筑及其文化内涵解析——以贵州、广西为重点[D].重庆: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2004.

[24]张明龙,周剑勇,刘娜.杜能农业区位论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9(5):95-100.

[25]王其亨.风水理论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