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界面

(二)主要界面

建筑室内空间界面,即围合室内空间的底面、侧面、顶面。在民居建筑中,底面指楼、地面,侧面指墙面、隔断,顶面指屋顶、天花。

1.地界面

芋头侗寨杨正安古民居与横岭侗寨杨盛刚古民居一层底面均为素土夯实地面,而中步杨炳銮古民居则为素土夯实与木质地板平铺两种方式混合,在一层过厅及偏下部分采用素土夯实,火塘部分比过厅抬高出600毫米,基地为石材累积面铺木质地板。二层地界面均为木质地板平铺。有些民居会在位于火塘上部的二层楼板设置栅格式排烟口,便于火塘利用屋顶通透式结构通风排烟。坪坦河流域侗寨民居的地界面,如若与地面直接接触,采用素土夯实的方式;如若需要抬高底层,则一般是先就地取材用石材累积建造一个平面平台,再在这一平台上架木质地板平铺,其所需面积大小依平面功能分区规划而定。火塘四周一般会铺设厚石材,达到方便清扫、保温及防火的目的。

2.侧面

3座侗族古民居墙界面的处理都采用杉木、樟木或枫木等木材原料拼粘而成护壁和间壁,其方式均为在底部设1~2根横木,中部由7~8块200毫米宽木板拼粘而成壁,具体数量由房屋框架柱间宽度而定。上部再设横木做收口。3座房屋一层侧面平均高度为2450毫米,二层侧面平均高度为2030毫米。二层层高比一层层高低约400毫米,比现代住宅平均层高3200毫米低约1200毫米,故其二层空间相对而言要更显矮小,同时安装在护壁及间壁上的门因底部有横木设置更为短小。调查中实测中步杨炳銮民居门的尺寸为高1280毫米、宽600毫米;芋头侗寨杨正安入户门高1770毫米、宽700毫米,房间门平均尺寸为高1550毫米、宽650毫米;横岭杨盛钢老宅门平均尺寸为高1540毫米、宽600毫米。我们猜测,只因先前侗族居民平均身高在1.55米左右,故侗族民居层高数值相对偏低。

民居的墙界面上窗洞的平均数值同层高一样,相对较低,窗的平均数值为400毫米×800毫米,距地平均高度值为1000毫米。如芋头杨正安古民居二楼窗户尺寸宽250毫米、高350毫米;横岭杨颂刚古民居一楼火塘间窗户和二楼织布间窗户尺寸为宽570毫米、高740毫米;卧房窗户尺寸为宽570毫米、高820毫米;中步杨炳銮古民居一楼火塘间窗户尺寸为宽300毫米、高400毫米,二楼粮仓窗户尺寸宽300毫米、高400毫米,卧房没有开窗。窗户形式亦分素面板平推窗、素面对外开窗、几何格栅窗造型3类。从数值上分析,该流域侗族民居门窗相对窄小,整栋房屋窗户数量有限,平均1栋房屋窗户数量为2~3个,故其室内空间采光较差。据寨中老人介绍,门窗矮小数少的目的在于防盗。墙界面的装饰中,6个侗寨民居建筑墙界面整体采用单一木质材料的素面装饰,门没有像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做繁复的雕花细刻,但部分老宅的固定门闩部件造型独特,具有一种几何美感。如杨炳銮住宅中门闩部件采用几何式曲线造型,整体大方素雅、柔美。门板多保留原始的简易木门样式,不做雕刻及其他处理。窗的装饰也只采用简单的象形纹样或几何纹样做镂空花窗,整个民居建筑的墙界面朴素大方。

3.顶面

坪坦河流域侗寨民居的顶面处理手法基本一致,一、二层顶面最初建筑结构裸露在外,建筑横梁加木质楼板铺设。二层在建筑挑空处裸露建筑屋顶结构。可以说,整个流域侗寨民居的界面处理手法依旧保持着最原始的建筑技法特点,没有粉墙黛瓦的艳丽,只有青瓦木墙的原始纯粹(图5-26)。

坪坦河流域侗族民居建筑是侗族人民在生产劳动和生存发展中,依靠卓越的智慧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创造出来的。与现代建筑截然不同的是,它是房屋主人和掌墨师合作的产物。其遵循的原则是依山就势,敬神尊祖。每座房屋都是侗族人民的心灵皈依处、生命庇护所。

图5-26 民居中顶面的处理

图片来源:课题组拍摄于横岭杨盛刚民居二层房顶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