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横岭侗寨
横岭侗寨全寨326户,村民1392人,属山麓沿河型布局,大部分民居集中建于村级公路东侧紧靠坪坦河的坝子上,建筑布局密集,吊脚楼鳞次栉比。
1.民居布局“依山环水”
横岭侗寨一面靠山,三面环水,是一个依山环水的侗寨。横岭侗寨东面为水田、河滩和河道,然后是一条自南向北延伸的山梁。西面也是一条自南向北延伸的山梁,正面为6600多米2的古墓葬群,南面为6600多米2的河滩和河道,河对岸为水田和旱地,寨子北面为水田和旱地。村寨内部建筑布局大多较为规整,排列灵活,密集不失规整,形式不拘却有章法,形成了各种封闭与半封闭、规整与不规整相互穿插的空间(图5-7)。
图5-7 横岭侗寨总平面图及全景
图片来源:通道县住建局,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2]
横岭侗寨公共建筑位于村寨中心,形成了一条秩序感非常强烈的轴线公共空间。空间序列为:寨门—横岭鼓楼—戏台—内寨鼓楼—寨门。各个公共空间既独立又相互联系。从南寨门进入横岭鼓楼,通过踏步穿过横岭主鼓楼进入鼓楼坪,在鼓楼对面为戏台,右侧为南岳大王殿,沿着戏台旁的踏步绕过戏台,便是一个广场,广场旁是横岭小学。穿过民居巷道,便是内寨鼓楼,在这里形成另外一个中心广场,穿过广场和民居便到达北寨门。轴线的空间层次分明,路径明确,秩序感强。横岭背靠山体,三面临水,边界明显,围合感极强。山体作为垂直方向的阻隔,而坪坦河在水平面上界定着村落的地域范围。除了自然的边界外,横岭侗寨还有4个寨门,位于村路口,既是出入村寨的标志,也是村寨守护神显灵驻守的地方,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场所感。
2.道路系统“四通八达”
横岭侗寨对外交通方便,X961县道(水泥路)穿寨而过,方便寨子与外界进行联系。寨内一条宽约3米、用卵石镶有9条龙和鱼、蟹等图案的九龙路在寨子南面沿河流方向进入寨中,沿路穿过民居、岩上鼓楼、横岭桥、鼓楼小学、雷祖庙、戏台、横岭鼓楼、南岳庙,至横岭鼓楼处有一小石板广场。沿右边从横岭鼓楼前下河滩,沿左边进入寨子中间新建青石板广场,广场四周有5条小巷通往寨子各处。主路四通八达,与各公共建筑和民居联系紧密。同时,青石板、古驿道穿插于寨中,沿溪有青石板古驿道绕小寨而过,步移景异,与沿途建筑形成迂回转折的空间。小寨与大寨之间以水田相隔,一条石板古驿道在田间穿行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