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选择研究对象
2025年08月10日
(二)科学选择研究对象
笔者选择了武陵山片区内的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在漫长历史过程中,该区域形成了以土家族、苗族、侗族、仡佬族文化为特色的多民族地域性文化,民族村寨遍布各地,民俗风情浓郁,民间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片区民族融合和文化开放程度高,内外交流不存在语言文化障碍。在诸多传统聚落中,侗族村寨保存较为完整,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持续发展方面最具代表性。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侗族总人口数为288万,其中贵州140万,湖南85万,广西29万,主要聚居在武陵山片区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区域,约占全国侗族总人口的88.2%。这里的侗族聚居区内有着古老的村寨、神奇的鼓楼、独特的风俗等,适合开展传统聚落生态智慧研究,围绕村落生态智慧研究目标进行广泛深入的田野调查。通过长期体验、感知和领悟,充分了解其崇尚自然、合理开发、和谐相容、共同繁荣的种种生活与生产细节,从中采集、归纳其村落生态智慧中的丰富内涵。
目前对传统村落空间结构的测度还未有权威和足够有说服力的指标,这里可借鉴已有的旅游资源群空间结构的测度指标来衡量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主要测度指标有聚集度指数、优越度指数和规模度指数[23]。
聚集度指数反映了传统村落个体空间分布聚集程度,是传统村落单体关联度程度大小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村落单体在空间上纵向排列所产生屏蔽效应大小程度的重要指标。区域内传统村落聚集度指数可以用最邻近点指数[24]来计算:
式中Ri为村落聚集度指数,n为村落的数量,A为区域面积,为最邻近点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Ri越小,说明区域内分布的村落越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