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经典 激励创新
周京新
高等艺术院校学历教育有一个关键的、根本的任务,即传承和传播经典的价值观以及与各个专业相关的经典技术、艺术、知识、理念和人文精神。经典是展现在历史发展进程当中,艺术在各个时期中沉淀下来的精华。艺术的经典具有三个特点:传承性、科学发展传承的价值观、始终蕴含着无限的、全方位的创造性。但是历史对经典的遴选是非常苛刻的。以中国画为例子,在中国画中经典的艺术作品可圈可点的并不是非常多,如果按照历史苛刻的遴选标准,在中国绘画艺术中,前辈大师们的作品中真正算得上经典且到现在依然有可取之处的少之又少。
我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领衔修订南京艺术学院的教学大纲时发现教学大纲粗糙。但是我在修订过程中发现教学大纲里面埋下了一根线,此线便是经典的连接,体现出前辈们制订教学大纲的教学理念——传承、传播和发扬经典的精神。教学大纲粗略简疏中留有伏笔,为确立经典价值、传承意义和相关法则规范等的过程中留下更多的余地和空间,因为学习、传承和传播经典不是最终目的,发扬经典精神、能够展现每位师生的创造性和思想才是一部教学大纲的指向。
教学大纲必须体现经典的精神和经典贯穿在创作中的理念,具有包容性和广阔性、明确的目标。南京艺术学院一直倡导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理念,教师应当向学生传递经典的价值观、技术要领以及运用经典的途径与方式。通过经典,开发学生身上的潜质,使其对经典产生全方位的参照、深切的领悟和进行不同角度的运用。经典是有无限生命力的,在传承和传播经典的同时可以展现每位学生身上与经典相伴的个人潜质,这也应当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实际标准。相应地,教师不应该只传递个人好恶、个人所长,局限在经典的某个层面,应该无限拓宽传递经典的范围和方位,释放各个方面的潜能。作为高等院校的学生,其应该具有追求经典的意识。追求经典有两个层面:一是向经典学习,传承和传播经典的价值观;二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挖掘自身潜力,释放日积月累的潜能,通过具体实践和探索来展现自己对经典的认识、运用和发扬。经典之所以会有鲜活生命力,并且能够不断地被发扬光大,正是因为高校所有的师生在经典面前都有所作为,明确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并且将其持之以恒。高等院校包括南京艺术学院这样的百年老校中各个专业的教学都是在经典的感召和引领下呈现出它的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国画院、南京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