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我的人看我那么关心禅,恐要讶异了,以为禅是古人古代的事。今天,我就说说我们随身的禅。

禅由印度到中国,经过道家文化的洗礼,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去宗教化”,那些种类繁多的神神怪怪逐渐隐去。这蛮符合中国人讲究实用的习气,拜神是与神做交易,神通常是不灵光的。于是,中国禅宗宣传灵性而不谈神迹,反倒显得实在。

当代人人手一机,称为“手机”,有人比喻其为“外挂的器官”,很为确切!殊不知手机在成为“器官”之前,亦有漫长的过程,至少它由“砖头”变成如今的“卡片”,其路途也已十数年,然而它进化为平平方方的长相后,一跃成为所向无敌的“全民工具”,恐怕大出当初之所料!

必须提一个人——乔布斯(图19)。

图19

史蒂夫·乔布斯(1955—2011),襁褓中即被领养,21岁时退学,创办“苹果电脑公司”,23岁时即育有一女,30岁时获里根总统授予的国家级技术勋章,36岁时与另一位女士结婚,兹后又育有三名子女。乔布斯是一个在事业与金钱上不断得到惠顾,而在精神与感情上极度失衡的人。所以他曾多次出现精神上的危机,为解决这些危机,他试图借助宗教来达到解脱,最终他接触到了禅,也十分幸运地遇上了终身的导师乙川弘文(图20)。

图20

乙川弘文(1938—2002),日本曹洞宗禅师,17岁出家,29岁受与铃木大拙齐名的铃木俊隆之邀赴美弘法,他恰巧遇见了痴迷于禅的乔布斯,于是有了记载中的著名对话。

乙川弘文问:树有佛性吗?答:有。问:那么鸟呢?答:有。问:广告牌有佛性吗?答:没有。问:前面那些建筑呢?答:没有。乙川弘文:你把所有的东西都分了类,天才与傻瓜,好与坏;如果你见到任何事物都要做评判,你就不会理解设计与空的意义!

据说上面的对话极大地启发了乔布斯,于是他将禅宗的“无”的哲学运用于苹果产品的设计之中——清除键盘、鼠标等附属物,计算机的能力被简化到一个纯粹的屏幕上。手机设计更是如此,它已是完全薄薄的一片。

要知道在苹果手机出现之前,手机的造型处于“砖头”“拳头”时代,而且一律为按键式,苹果的“卡片”完全无视这些传统的形象,将当时那么沉重、复杂、贵重的物件转变为“一页名片”。这是让人瞠目结舌的设计,也是让诸多设计大伽不看好的设计。结果怎么样?大家都知道!

我反复说乔布斯,当然不是为苹果做广告,而是提请大家注意:禅产生于古代,而如今依然活着!它已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它的生命力远大于宗教的说教。最后,我想重申一下乔布斯的口头禅:“人生最重要的决定,不是你做什么,而是你不做什么。”这好像是对我此篇短文的批评!

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