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并进与书法鉴藏格局的丰富
2025年10月13日
碑帖并进与书法鉴藏格局的丰富
张 冰 范丽娜
“碑学”与“帖学”是清代书法发展的两条主线,这一观点已然在学界达成共识。这两条线索各自独立发展又相互融通,赋予清代书法极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在书法鉴藏方面,碑帖两条主线的发展轨迹则通过金石碑版与法书墨迹的鉴藏状况反映出来。清初,当朝廷的主要精力还在巩固政权、适应汉文化之时,私家书画鉴藏较为活跃,市面上流通的也多是明代中晚期江南地区各藏家之物。随着康乾盛世的到来,皇帝开始着力于文化建设,一系列大型丛书的编纂作为时代工程足以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一席。“十全老人”乾隆帝雅好书画,下大气力在全国范围内搜访,这是继宋徽宗之后最大规模的书画古董搜集活动。于是,四方宝物悉数流入宫中,几部大型鉴藏著录相继问世。随着金石学的倡兴,金石碑版逐渐引发了诸藏家学者的兴趣。私家鉴藏并没有因为乾隆内府之兴盛而萎靡,由于鉴藏视阈的扩展,私藏有了新的兴趣点并迅速发展起来,得以与官藏并峙。这种“特殊”的情况也打破了此前官藏盛则私藏弱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