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良宽(1758—1831)有故事,有的就是顽童的故事。
故事一:老年的良宽与儿童玩捉迷藏,天黑了,儿童找不到躲在草堆中的他,只得散去;翌日清晨村民取草时发现良宽,他却说:“快把草盖好,别让他们找到……”
故事二:良宽与儿童放风筝,当日无风,风筝上不了天;良宽着急,在风筝上书“天上大风”,风筝果然放上天了。
良宽留下的各类故事,都是些婆婆妈妈的琐细事。如果你与他是同时代的人,就会看到一个邋遢和尚带着儿童满世界疯跑,绝想不到他是数百年后人们口中的高僧大德,他的一举一动有多么的可爱!
我在20世纪80年代装帧《中日高僧书法选》时即识得良宽,2018年5月到京都,就想买一本良宽的书法集。结果中井书房的主人忙了半天,才寻到一本《良宽诗集》(见图9)。想起常住日本的友人说:良宽已是“洛阳纸贵”,此言不虚。

图9
其实“良宽热”是中国吹过来的风,中国那么多人写字,“炒热”个把人分分钟的事,良宽书法集脱销也是情理中的事;不合情理的是哪来那么多人爱良宽,什么“丑书”“流行书风”都与他“碰了瓷”。我说过井上有一不可学!那么,良宽就可轻易学吗?我一直掂量着,恐怕说漏了嘴!(见图10~图16)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良宽可谓学书法的正宗: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小草《千字文》,黄庭坚的庐山《七佛偈》等,他一路用功写过来,后又习小野道风的《秋荻帖》,并结合片假名文字形成了自己的书风。他的书法笔画简约、线条圆润、浓淡相宜、境界空灵,关键是他的用笔锋藏神敛,他的章法奇幻自然。我是个好挑毛病的人,面对他的作品,也是百般地无奈何,只觉得他轻松捻指、神划百端,视感十分的舒服!
书法中有“孩儿体”一说,代表书家有徐生翁、谢无量诸君,但与良宽一比高下立见。良宽从不缺少童稚的真,难得的是他的童心是成人的童心,饱含着《心经》中的“真实不虚”,因此他在“真”之上获得了散漫与放逸。良宽故事中唯一一件正经事是劝告外甥。那外甥实是浪荡子,良宽受妹妹请求前去劝说,他在外甥家大吃大喝了三天,玩得很嗨!临行时他请外甥帮助系鞋带,轻声说了句:人老了系鞋带都难,你老了怎么办呢?据说他外甥闻言幡然悔悟。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良宽极通人情与处事认真的一面,这认真劲已完全融入他的书法之中。

图14

图15
我在前文中说到“真”:千利休真,真到不怕死;井上有一真,真到不惧病。良宽也真,真到不离傻。他放弃了家庭,放弃了住持之位,甚而为别人会放弃衣食,放弃冬日的棉被,别人感到寒冷难耐,他却觉得因天寒,月亮显得更加明亮……相对而言,我们都太聪明了,聪明到完全没有了觉悟!人生是一个拯救的过程,并不是嬉戏的时间,而时间每时每刻都是认真的,从未含糊过。
良宽书法,字如其人,这是中肯的评价!

图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