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理论的重要作用
但是,处于被轻视地位的艺术家的个性化进步却从未停止过。早在公元前6世纪的古风时期,雕刻家的签名便已出现在雕像和陶器上。公元11世纪以后的意大利,签名的绘画、雕刻作品逐渐出现。例如比萨大教堂的青铜正门上(1180)刻有“我,比萨的波南诺,制作了这个青铜门”[7],皮斯托亚的圣雅科波教堂的祭坛镶板上刻有“为了纪念上帝和使徒圣雅科波,我——佛罗伦萨的雕刻家莱奥纳多——于1371年完成了这件作品”[8]之类的文字。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为使自己脱离原有阶层,成为拥有广博学识并受人尊敬的人文主义者,意识到了拥有坚固的理论性知识的重要性。“艺术家的地位的提高有赖于人们对艺术的崇高性的认识。而艺术的崇高性取决于它的知识基础的完整性。”[9]为此,文艺复兴时期的三位伟大艺术家阿尔贝蒂、吉贝尔蒂以及瓦萨里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阿尔贝蒂的《绘画论》
《绘画论》出版于1436年,被后人称为西方美术史上第一部系统的画论,著作中阿尔贝蒂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观察和论述了绘画艺术。这位从小接受良好的古典文化教育的贵族青年,是一位真正的人文主义者,他将自己精通的数学、物理学、光学、哲学和神学等知识运用到了绘画领域,并认为“现代画家”应当掌握几何学、光学、透视法,精通构图法则和人体结构。他首次提出了定点透视理论和影响深远的“模仿自然”的观念,并将绘画与雕刻两门艺术并称为“绘画”,因为两者的媒介虽然不同,但艺术的目的是相同的。
在《绘画论》中,阿尔贝蒂将绘画提升到从未有过的高度,他认为最高贵的绘画“包含着神的力量”,绘画是“完整的人类精神的展现”,“是一切艺术的主人”。阿尔贝蒂指出由于绘画是一种特殊性的活动,因此,创造者应是一些非凡的人,他们能够重新创造和解释人与自然,画家的再创造反过来又影响着现实世界。因此,只有接受完备的教育并且品格高尚的人才能创作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作品。
(二)吉贝尔蒂的《回忆录》
“追求知识是当时的艺术家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的必要途径,而追求崇高的名声则是他们的雄心壮志。他们不但要创作出不朽的艺术作品而且还要在艺术史和理论亦即‘沉思的人文主义’世界中确立自己的位置。”[10]由伟大的雕刻家吉贝尔蒂撰写的《回忆录》,同样是西方美术史上一部纪念碑式的著作。
雕刻家吉尔贝蒂制作完成了佛罗伦萨洗礼堂北门和东门上的精美青铜浮雕,并因此名垂后世,他制作的洗礼堂东门被米开朗琪罗称作“天堂之门”。1434年,其与年轻的阿尔贝蒂的会晤,无疑是其写作的直接动力,他以自己的行动向世人证明这时的艺术家已经完全不同于中世纪的画匠,他不仅是位杰出的雕刻家,还是一位人文主义者。《回忆录》是一部出自艺术家本人之手的自传体的艺术理论著作。所谓自传便是作者将自身生活作为历史的一部分来进行观察,这需要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这种自省是新式艺术家集团中重要的性格特征。
(三)瓦萨里的《名人传》
布克哈特(Burckhardt)在他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这样谈到瓦萨里和他的《名人传》:“要是没有阿利佐的乔治奥·瓦萨利和他的非常重要的著作,或许我们到今天还完全没有北方艺术史或近代欧洲艺术史。”[11]
当作为杰出的建筑师、雕刻家和画家的瓦萨里决心为艺术家们撰写一部传记时,毫无疑问,他已完全具备了创作一部伟大美术史著作所需要的全部要素。他的艺术创作高峰期正值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稍后,虽然随着米开朗琪罗的年老,这个视觉艺术的伟大时代也开始日渐衰落,但瓦萨里有幸在他年富力强之时,亲眼看见了那个辉煌时代的灿烂余晖。16世纪中期,恰好是回顾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最佳时刻,不少大师尚且健在,瓦萨里是米开朗琪罗的学生和朋友,与其他众多杰出的艺术家交往密切。
然而,瓦萨里为艺术家立传的做法,最初还是遭到了多方的强烈阻挠,瓦萨里因而燃起了与旧观念抗争的斗志,他决意要使自己的著作成为新时代开始的宣言。“作者不但采纳圣徒传的写法,把艺术家描写成像上帝那样的创作者,而且强调他们为人类树立了高尚的行为典范。”[12]
瓦萨里著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让人们认识到绘画以及艺术家应该拥有的崇高地位,在这部恢宏的巨著的序言中他郑重申明了这一目的,为了“赞颂赋予艺术以生命者”,“为了避免它们再次走向死亡,也为了让它们能够尽可能长久地保存在人们的记忆中”[13]。《名人传》是第一部真正为艺术家树碑立传并突出个人成就的著作,是艺术家传记化历史出现的重要标志。